青海湖畔中华对角羚种群数量再创新高 青海生态之窗实时观测到860余只中华对角羚种群

25.01.2018  12:41

  2018年1月24日下午16时许,860余只中华对角羚大种群集中觅食、活动的壮观场面,再次通过青海生态之窗系统全过程记录,监测总时长达3个小时,资料已上传至青海环保云平台海量存储系统。此次生态之窗实时观测点位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中华对角羚保护区,继2017年10月2日青海生态之窗实时观测到260、430余只中华对角羚之后,此次中华对角羚种群实时观测数量大幅增长,这与青海湖周边湖滨河岸带湿地草地面积增加,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大及栖息地环境改善有密切关系。

  栖息在青海湖周边的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是一种中国独有、雄性长着一双相向对弯犄角而得名的羚羊。羚羊种类中长得最漂亮的中华对角羚,与同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藏羚羊、野牦牛、白唇鹿、雪豹相比,数量最为稀少,栖息地最为狭窄,最容易受到灭绝威胁,现在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是它唯一的栖息地,青海省每年举办的国际赛事--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吉祥物“灵灵”原型就取自于中华对角羚。青海湖周边中华对角羚目前有6-7个种群,即鸟岛附近、湖东种羊场及克土一带、青海湖火车站附近、湖北岸海晏县甘子河乡、刚察县哈尔盖乡、天峻县生格乡等。

  上世纪90年代,全世界中华对角羚仅存300余只,属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比国宝大熊猫更为稀少、只有藏羚羊(全国约20万只,青海境内约7万只)的五百分之一。经过近二十年大力保护,现已逐渐增加至1400余只,充分显示了青海省委省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和环保人士对保护中华对角羚所做出的工作成效。

  野生动物是生态环境的指向标,在我省生态立省的总体战略中,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处于突出的地位。为保护中华对角羚,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人民政府在哈尔盖河流域建立了约100平方公里的中华对角羚保护区,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为中国最大的中华对角羚野外救护繁殖基地,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种群数量大幅增长。

  自2016年6月青海生态之窗建立以来,省环境保护厅通过青海生态之窗远程高清实时视频监控系统近30个已建成点位,采取自动及人工值守方式,近距离观测研究藏羚羊、中华对角羚、藏野驴、黑颈鹤、野牦牛、雪豹、青海湖裸鲤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和水生生物的典型活动,并通过青海环保云平台海量存储系统,不断积累观测资料。其中青海生态之窗中华对角羚保护区附近设立的两个长光程高清视频实时观测设备,可以实现对保护区全覆盖观测,以及向保护区管理部门共享观测资料。下一步,省环境保护厅拟将青海生态之窗作为向公众开放的生态展示及环保科普基地,并开通青海生态之窗B2C直播平台,通过直播APP,实时直播分享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黑颈鹤等水禽及栖息地;刚察沙柳河青海湖裸鲤洄流产卵、长江源头玉珠峰冰川雪山;玉树州不冻泉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种群,黑颈鹤、雁鸭类水禽种群;鄂陵湖扎陵湖湖光山色及湖岸湿地、斑头雁、赤麻鸭、鱼鸥、鸬鹚等水禽鸟类、牛头碑景观;澜沧江大峡谷生物多样性及河岸大果圆柏等植物的高清、实时视频。

  (注:本文中“中华对角羚”相关资料,部分来源于“青海湖普氏原羚(中华对角羚)特护区保护站”荣誉站长 葛玉修)

 

 

 

 

 

认真做好总结,务实提升工作质量
  为推进我省重大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监测工作,环保局厅
认真做好总结,务实提升工作质量
  为推进我省重大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监测工作,环保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