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水生态文明建设纪行(3)小流域综合整治让大通青山满目金山满怀

29.07.2016  19:11
          图为改造后的坡改梯田“万亩油菜花观赏区       图为改造后的坡改梯田“万亩油菜花观赏区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 马琦雯 摄影报道)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八里、后拉项目区近两年来主要实施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两项目区位于大通县东南部,总面积33.35平方公里,涉及11个村。截至目前,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改梯项目,修建水平梯田面积25833亩,完成总投资325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600万元,省级配套120万元,县级配套530万元。其中:八里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耕地面积12500亩,田间道路30条10.04km。后拉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耕地面积13333亩,修建田间生产道路29.71公里,修筑土质排水沟30.67公里。

  2010年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启动。作为试点县之一,大通受益颇多。一是治理水土流失。项目完成后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22平方公里(修建水平梯田25833亩),有效拦蓄地表径流,使“三跑田”变成“三保田”,年可保土92.98万吨,保水116.25万立方米,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二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耕作机械化,解放农村劳动力,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投入到第三产业。三是增加经济收入。梯田比坡耕地每亩可增产粮食50kg左右,每年可增加粮食产量129.2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232.4万元,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口粮,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四是发展农业+旅游生态经济链,打造万亩油菜生产基地,万亩油菜花观赏区,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农民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近年来,大通县紧紧围绕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目标,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依托,开展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一期、二期工程、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工程、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清洁型流域治理工程、日元贷款及世行贷款等项目。截至去年底,重点治理25条小流域,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9.85平方公里,完成水保造林102.28平方公里,种草8.57平方公里,围栏封育167.1平方公里,梯田201.91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25条,建成淤地坝185座(其中骨干坝28座、中型坝20座,小型坝137座),土(石)谷坊1137座,沟头防护185座。累计投资达到20301.8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3197.19万元,地方投资7104.68万元)。通过水保项目的实施,建立起了结构合理、功能稳定、效益显著的立体型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拦、蓄、排、灌、节、废、污综合治理,实现小流域内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按照小流域的特点逐步实施,由点到面,推动整个河流的综合治理。小流域的治理工作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多层次优化利用资源,综合规划,统一治理,优化配置,全面发展。

  胡基沟小流域总面积3.96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35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84.6%。流域内共有268户1140人,因该流域山大沟深,坡陡沟窄,生态脆弱,一直以来是山洪泥石流灾害易发地区。近几年,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创建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整合财政、农牧、林业、水务、交通、国土等各部门项目资金,共同开展生态小流域建设。尤其自2006年后,胡基沟小流域以生态二期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世界银行贷款等项目为契机,引进参与式治理理念,按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思路,进行综合治理。截至目前,治理投资累计达到1143.14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5平方公里,其中水保造林116.46公顷,坡改梯128.6公顷,修建浆砌石谷坊56座,沟道整治3340米,淤地坝5座,沟头防护12处,建设清洁能源沼气池138座,蓄棚20座,设置垃圾箱25处,配置太阳能热水器173个,发放手扶拖拉机75台。

  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0.53%提高到34.70%,治理程度由治理前的37.14%提高到73.1%,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使自然灾害明显减少,动植物种类明显增多,区域景观好转,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水平梯田、淤地坝等工程建设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减轻,对下游河道淤积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和农作物抗灾减灾能力,有效改善了人畜饮水条件和农村交通状况。通过兴建水平梯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节省劳动力,从而有充足的劳动力通过副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仅水平梯田一项,每年可增产值28.94万元。胡基沟小流域治理做到防治水土流失与水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生态治理与生计措施相结合,治理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生态文明的新农村。

  胡基沟村支书蒋树仓说:“全村283户人家1140个人,两千多亩地全部改造完,现在有4座大型的淤地坝,梯田改造、沟道治理、沟头防护等的实现,现在真正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

  68岁的胡基沟村民蒋生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以前庄稼好好不长,拉羊皮山上不长草,淌大洪水,生态治理改造梯田治理完后,现在种庄稼比较轻松、方便,以前花费一个月种庄稼,收割一个月,将近5个月都在忙农活,现在机械化收割就需要七到八天,还有路也好,2010年前下雨不出门,出门走不成,串个门都去不了别人家,现在都不用穿雨鞋靴子,实话好啊”。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王建军主持
  5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水利厅
12.6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我省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近日省财政厅下达资金12.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