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老人:节俭家风不能丢

17.03.2017  14:35

  青海新闻网讯 “家风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传统和精神。我们的大家虽然很普通,但父母亲勤劳节俭的美德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感染着我们,在我们家,勤俭节约就是家风。”3月12日,在西宁市城西区通海路街道文成路社区居民杨培华老人家里,老人儿子杨建跃向记者聊起了家风。

  家风是潜移默化的东西

  约好下午3点采访,当记者跟随文成路社区工作人员来到了杨培华老人家时,老人早已站在路口等候。今年92岁的杨培华老人是湟中县人,是一位老革命,曾多次荣立战功。老人很和善,但是耳朵有些背,交流起来有些困难。老人的6个儿子都很孝顺,最大的已经70多岁了。兄弟几人每个月轮流照顾老人,现在轮到三儿子杨建跃照顾。杨建跃说,家风是潜移默化的东西,我们家人都不睡懒觉,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好家风。这种已经成为习惯的做法,就是我们需要向后代传递下去的传统,作为儿子,我感谢父亲为我们养成的这种生活习惯。

  节约用水成了生活习惯

  “淘米、洗菜的水别倒了,留下来浇花、洗拖布。”这些都已经成了杨培华老人的口头禅。杨建跃说,自打他们记事起,父亲就教育他们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吃几碗饭就要量几碗水,水管子漏了赶紧修。杨建跃说,童年时他们住在新疆,院子里的住户用的是一个水龙头,如果看见水龙头漏水了,父亲就赶紧把水龙头拧紧,并在水龙头旁边的墙上贴一张“请自觉关好水龙头”的温馨提示。

  吃饭要求“光盘行动”

  杨建跃说,父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极为严厉,从我们懂事开始,听到父母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俭吃餐餐有、俭穿时时新”。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时,母亲总是要求我们的碗里不能留有剩饭剩菜,甚至连菜汤汁也舍不得浪费,倒入碗中拌着饭吃,一顿饭下来基本都是“光盘行动”。如今,我的儿子儿媳也很节俭,这就是我们家传承的一种家风。杨培华老人也非常健谈,他也不时向记者表达着他的一些想法:无论你多么富有,勤劳节俭这种美德都不能丢。

  这种节俭家风不能丢

  长大了,杨建跃兄弟六人渐渐懂得父母亲的口头禅“俭吃餐餐有,俭穿时时新”的深刻内涵。父母亲教育他们“俭吃餐餐有”的意思不是要求他们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是不要去大吃大喝、暴饮暴食、浪费粮食;“俭穿时时新”的意思是穿戴要得体、干净、整洁,陈旧不要紧,但不能爱慕虚荣、讲排场、摆架子。父亲一再告诫他们,杨氏家族的节俭家风不能丢,一定要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