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纳顿 人文三川:民和,续写青海东部门户发展新篇章

25.08.2015  14:34

  流光溢彩的门户之城

   金秋八月,正是土族地区瓜果飘香、新粮入仓、新油入缸的丰收季节。生活在这片家园里的土族群众为了庆祝五谷丰登,便在庄稼最先成熟的地区开始,一个村一个村地跳起“纳顿”。在这充满收获的季节,青海省第十四届土族安召纳顿艺术节在青海东部门户的三川大地隆重举行。这不仅是对土族优秀文化的展示,也展现出民和县各族人民水乳交融、共同发展的民族团结和谐新景象。

  纳顿节是土族人民最重要的文化娱乐盛会,也是他们访亲探友,相互交流生产、生活经验,学习和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的大好时机。对于情窦初开的土族青年男女而言,纳顿节则成为他们寻觅知音的天赐良缘。纳顿节举行时间从夏末麦场结束时开始,一直持续到秋天才结束,历时近两个月,所以有人称纳顿节是“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被誉为是记载土族历史的活化石。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惠民阳光的普照下,民和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44万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主动顺应新常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态势,续写了门户之城建设的新篇章。201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亿元,同比增长14.5%;行政辖固定资产投资106.5亿元,同比增长2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8亿元,增长4.21%;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593元,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49元,增长9.1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亿元,增长13.5%。

  县委书记何延年说,民和作为农业大县,必须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着力提升“民和模式”,加快推进高原生态循环高效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近年来,民和县坚持示范引领,培育特色,扩大规模,创建品牌,进一步丰富和延伸“民和模式”新内涵,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稳步提升,全县各族人民团结进取,续写了秀美三川新篇章。

  川垣新区一角

  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近年来,民和县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谋项目,全力以赴跑落地,齐心协力抓推进,以项目建设的新突破,催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2014年,全县共组织实施各类项目180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6.5亿元。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民和县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十二五”能否圆满收官,项目拉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民和县紧盯国家投资政策导向,集思广益,深入研究,精心谋划,狠抓项目落地。今年全县计划实施各类项目229项,总投资达393亿元,完成行政辖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同比增长22%。

  这些项目涉及事关民生民计的方方面面,一些重点项目已经让群众受益。如今年该县实施的2000户家庭牧场已建成1620户。据县畜牧部门介绍,家庭牧场项目户按30只母羊、年繁活出栏育肥羊100只以上计算,预计户均年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今年实施的1000公里村道硬化项目将使农村群众彻底告别“泥水路”。

  特别是近年来,民和县坚持示范引领,培育特色,扩大规模,创建品牌,进一步丰富和延伸“民和模式”新内涵,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稳步提升。2014年,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68.81万亩,粮油产量达26.8万吨,蔬菜总产量达12.7万吨。果品面积达到7.57万亩,产量达1.45万吨。大力实施农畜联动、草畜结合工程,扶持建设“家庭牧场”1000户。新建规模养殖场11家,新增适度规模养殖户500户,草食畜饲养量达到138万头(只),增长11.3%。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32万吨、0.22万吨和2.01万吨,分别增长5.4%、9.6%和6.1%。饲草总量达到240万吨,其中玉米秸秆青贮、配送和优质青干饲草生产量达70万吨。2011年和2014年,民和县先后两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殊荣。

  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

  今年,民和县进一步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在闯市场、创品牌、促增收上下功夫,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为高原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全县特色农业种植比重达到92%,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47.5%,重点做好40万亩全膜玉米推广工作,确保了粮食生产的稳步增长。同时大力推进农牧联动发展,新建规模养殖场10家、家庭牧场2000家,做大饲草加工配送产业,加快农区畜牧强县建设步伐。

  “黄河彩篮”工程是民和县今年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板块,围绕菜、果、水产三个方面,科学编制“黄河彩篮”发展规划,将全县“菜篮子”生产重心向沿黄地区转移。在中川乡新建高标准温棚100栋,在总堡、马场垣两乡镇完成旧棚改造300栋。在中川、官亭等乡镇建设标准化菜田1万亩,全县分散种植蔬菜1万亩,产量稳定在13万吨以上。以枣、梨等品种为主在中川乡建设果品园2000亩,在官亭、中川两乡镇建设核桃经济林标准园2000亩,在隆治乡建设苹果标准园2000亩,以中川乡池塘和炳灵库区养殖为重点,建设水产养殖1000亩,在三年内打造成集设施果品、露地蔬菜、水产养殖于一体的“菜篮子”生产基地。

  同时,坚持品牌引领、政府补贴,积极利用自办网站、省级媒体等宣传平台,将“民和羊肉”、“天路红提”、“民和饲料”、“马营陈醋”等品牌进行强力推介,加大“无公害产品”和畜产品商标申报力度,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闯新路、占市场,以优质品牌引领农业结构调整。

  全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当前,民和县正处在传统工业发展中期阶段,民和县积极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以集中做大做强铝产业为重点,以发展商贸物流业为主攻方向,优化发展平台,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努力实现工业转变转型。

  海东工业园区民和工业园规划面积23.29平方公里,2006年10月开始筹建,2007年9月26日奠基动工,是我省十五个重大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30家,其中投产22家,逐步形成100万吨铝系列产品、100万吨水泥粉磨、40万吨硅系列产品生产能力的新型工业园区。截至2015年6月底,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6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18.92亿元,基础设施9.69亿元),实现产值173.35亿元,增加值51.05亿元。

  2010年园区工业产值为3.33亿元,仅占全县规上工业的31%,而2014年园区实现产值达55.09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的90%;2010年到2014年五年间,园区累计完成工业投资突破百亿元,占全县工业投资的86%; 2010年至2014年已累计实现税收近1.5亿元。

  在园区引领下,民和县工业经济转型崛起,2014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90.26亿元,增长17%;完成工业增加值27.41亿元,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16亿元,增长19.2%;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4.37亿元。去年共实施工业项目19项,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8项,到位资金30.86亿元。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重点推进西部水电年产45万吨电解铝项目后两组15万吨、万康铝业年产20万吨铝合金棒材型材二期项目、庆丰铝业年产30万吨大板锭、和兴炭素年产25万吨炭素阳极项目一期8万吨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行,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享堂商贸交易物流区,年内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近年来,民和县紧抓国家加大支持棚户区及农村危旧房改造的机遇,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功能日臻完善。积极通过项目争取和运用BT融资模式开工建设了总投资27亿元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师范路(北段)、川垣六路(南段)、川垣七路(南段)、川垣八路(南段)和川垣南路延伸段等项目已完工,公园南北路正在建设。海鸿国际广场、驮岭新型农村社区等7个川垣新区开发项目和以组团式改造为主的下集场片区等8个老城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全面启动官亭美丽城镇建设,重点实施了投资2400万元的镇主街道外立面整治、投资900万元的污水管网工程和投资2730万元的吕家沟防洪工程。投资7.5亿元实施了3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助推了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年内新增乡村旅游接待点18家,全县乡村旅游接待点达95家。全年接待游客人数120.88万人(次),增长12.7%。实现旅游收入2.88亿元,增长32%。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6.8%。

  牢固树立生态第一的理念,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综合整治。完成人工造林2.5万亩,中幼林抚育2.5万亩,新农村村庄绿化25个,县城南山绿化造林2093亩,高速公路南侧绿化900亩。加大旅游景区、国省道沿线等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投资1056万元实施了涉及4乡(镇)10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投入1136万元实施了100个重点村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程。节能减排扎实推进,西部水电有限公司、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甲鼎铁合金集团余热发电、节能改造有了新突破。民和县空气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监控中心建成投用,空气质量监测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年财政支出的84.5%用于民生事业,占比分别高于省、市8.9和6.5个百分点。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实施总投资2.73亿元的教育基建项目73个,民和三中等52个项目已竣工投用,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分级诊疗等服务模式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类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新农保参保率为93%,新农合参合率为99.6%,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落实城乡低保、养老保险、救灾救济等各类保障和救助金3.62亿元。县福利中心和敬老院主体基本建成,古鄯、峡门敬老院和38所农村互助幸福院已投入使用。

  以简政放权深化改革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目录清单,审批事项由291项缩减为155项,并在政府网站进行了信息公开。县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初步实现了“一站式”阳光办公。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以“六类”产权确权登记发证和“三农惠民”贷款发放为重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等正式启动,组建成立了民和县国营担保公司和乡镇金融服务站。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对25个首批确定改革的水利工程颁发了产权证和经营管理证。完善政府采购网上询价平台,加快推进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先住院后结算”、“医联体”服务模式全面推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行政管理等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整治“四风”,政府机关工作作风、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到100%。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加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和“平安民和”建设,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见警率,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着力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及时排查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871件,化解2815件,化解率为98%。

  此次,民和举办青海第十四届土族安召纳顿艺术节,各相关部门给予了多方面的扶持,以此使土族纳顿节与门户之城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使这一活形态的,又是原生态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璀璨明珠更加绚丽。

  县委书记何延年调研设施农业

  县长沙德林深入基层访民

  转型崛起中的民和工业

  保障房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

  农村群众告别泥水路

  民和现代农业示范园无土栽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