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藏区六州州府至省会西宁全部通达高速公路

15.11.2017  00:24
    11月13日,随着全长389公里,概算总投资226.8亿元,纵贯果洛藏族自治州南北的花石峡至久治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果洛州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宣告结束,也意味着全省藏区六州州府至省会西宁全部通达高速公路。     花久公路是十三五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十纵十横”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中的第十横厦门至喀什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海省“三纵四横十联”骨架公路的组成路段,线路起点在玛多县花石峡镇,终点在久治县(青川省界),途经果洛州玛多、玛沁、甘德、久治4县10个乡镇。全线桥隧众多,共有桥梁224座,总长38公里多;隧道9座,单洞总长58公里;涵洞及通道710道,全线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分别采用每小时80公里和每小时60公里。     花久公路全线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处达4600米,年平均气温零下4℃。高寒、缺氧、气候多变、地质地形复杂,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修路架桥打隧道确非易事。从2013年6月工程破土到完工,4年多里,92家参建单位、上万名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凭借坚韧的意志,创新的勇气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花久公路沿线存在大面积的多年冻土,如何解决好冻土热融沉降对公路的影响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为此,建设者们会同科研单位,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了“通风换气”“隔离遮盖”“热量传导”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的保护冻土,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使用周期。     在全线9座隧道中,双洞全长9065米、海拔超过4400米的雪山1号隧道工程最为艰巨,这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隧道。面对隧道进口穿越大面积冰川堆积物,围岩含水量大,突泥、涌水等情况时有发生的困难,建设者们采用“混凝土抗冻融”、“三次衬砌”、“防寒泄水洞”等特殊工艺,成功破解了高原“冰碛堆积物”地质隧道开挖、高原偏压隧道掘进、高寒隧道防排水等世界性技术难题,为极端气候条件下我国高原冻土隧道的施工与科研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而在桥梁施工中,由于桥位大都处于地形狭窄、道路不通、傍山临涧的险要路段,在建设初期,桥梁施工中的各种材料、设备,几乎全靠人背畜驮的原始方式运输进去。     花久公路作为交通运输部确定的我省首条“绿色循环低碳示范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建设者们通过创新集成应用路面温拌沥青混凝土技术、隧道节能通风设备、ETC不停车收费通道、施工中的机械控制等30余项节能减排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将绿色节能理念贯穿于施工的各个环节。     同时,投入资金1.88亿元,采用草皮移植养护、三维网植草、挂网喷播、骨架护坡等新工艺工法,在全线进行绿化,努力打造绿色通道,共移植草皮362公顷,恢复取弃土场和临建设施318处,路基边坡回贴草皮634.49万平方米,种植草籽565.32平方米。     花久公路的建成通车,使果洛州公路交通实现质的飞跃。在此之前,省道西久公路是连接果洛州府与省会西宁的主要通道,由于420公里路段中要翻越黑土山、红土山、赛龙沟、龙穆尔沟、克木达山、阿毛山、多石嘴山、觉赛山等高山峡谷,坡陡弯急的路况,加之部分路段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如今,花久公路实现了与两条国家高速、3条国道、1条省道和1条县道相连接,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和青海公路路网,使果洛东连海南、茶卡、西宁,西通玉树、昌都、拉萨,南入阿坝、成都、重庆,北出德令哈、格尔木、河西走廊等主要方向的交通互联互通,大大缩短了从果洛州府到周边地区的行车时间,而其在助推区域内城乡一体化发展、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及文化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将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