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惠农政策下孵化出的“新大棚”

17.05.2016  10:14

  “慢点、慢点,别着急,西红柿装半箱别装满,装满了箱子下面的就压烂了,我们一定要保证质量。”

  5月10日,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曲镇的谷牧康天然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门口,一辆辆厢式货车排成长龙,园区负责人张进元指挥着工人们,把刚采摘的茄子、黄瓜、豇豆等新鲜蔬菜搬运到车厢里。随后,新鲜的蔬菜被安全地运输到贵南县城各个蔬菜销售点上。

  忙碌了一阵子的张进元,习惯性地扫视了一圈去年在昂索村流转的21.33公顷耕地上新建的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42栋温棚,心中至今感激着政府给予的400万元的国家支农资金的项目扶持,加上自己筹得的200万元,这让他的示范园区实现科学、绿色无公害种植的想法得到实现。

  秉承纯天然无污染的种植理念,园区内种植使用的肥料只用当地的“羊板粪”,严格按照规程生产。走进示范园的蔬菜大棚,一片片绿油油的青菜和一串串小西红柿,还有刚刚播了种子的空地,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卷,着实让人为眼前的绿色欣喜。

  在与菜农聊天时记者得知,就在这个示范园里,有昂索村的32名村民长期在这里务工,从他们喜悦的脸上就能感受到在家门口挣钱的繁忙与快乐。

  “我把我家的几亩地流转给了张老板,现在又来到示范园里打工,这样一个月就能挣两千多元,比自己种粮食要划来得多。”村民卡先加说。

  园区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利用试验示范和典型引进“活水”,让人们看到了园区健康发展的前景。

  技术员张文儒拿着刚采摘的小西红柿介绍说:“日光温室比起种粮食,既节水、收入又高,这次种出这一棚的串串番茄,又能买个好价钱了。我们就想通过科学种田的方式来改变传统农业的旧观念,发展多元化、规模化的农业模式,让农民在有限的土地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苏烽 肖玉珍)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