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方式 维护社会稳定 ——海西州各级政法部门工作亮点

04.03.2017  02:44

     青海新闻网讯 2016年,海西州各级政法部门紧紧围绕“四个扎扎实实”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海西州中级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工作扎实推进。严格司法办案,呈现出上诉率低、服判息诉率高、发回重审与改判率低的特点,全年无越级上访案件、无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力度,有效化解“执行难”问题。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强化审判监督权和审判管理权,确保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指引、立案咨询、蒙藏双语诉讼须知服务,继续推行立案登记制度改革,切实做到司法便民利民。坚持阳光司法,加强裁判文书公开、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推进网上立案和互联网庭审视频直播,让群众感受司法便利。

  海西州检察机关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制定《关于发挥检察职能服务海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对破坏生态环境犯罪的法律监督。结合州情,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发挥职能,打击犯罪,维护海西生态安全”专项活动,以实际行动推进海西生态文明建设。截至目前,全州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提请逮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16件39人,批准逮捕15件28人,提起公诉12件35人,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案件10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件。

  海西州公安机关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以抓好藏区维稳为核心,强力推进公安武警联勤巡逻机制,有效打压了刑事犯罪高发的势头。人民群众安全感达到89.46%,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达到88.39 %,两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积极推进公安改革,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夯实基础工作,各地视频监控、视频云结构化分析系统、信息化大数据系统与视频互联网平台对接,藏区平安城市治安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建成并通过验收,通过一系列现代科技强警的措施和手段的运用,有效增强了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公安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各市县公安局长全部进入同级政府领导班子,队伍履职能力和作风形象进一步提升。

  海西州国家安全局多措施力促社会稳定。推动县级国家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实体化建设,着力构建覆盖严密的社会防御体系和人民防线网络体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全州近30余个涉及风电、光伏发电建设项目新建测风塔选址申请进行了建审工作,切实服务当地党委政府。组织开展10余场次有针对性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国家安全法制观念,增强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义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海西州司法局夯实法治海西建设基础。健全法治宣传制度,为全面推进“七五”普法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目前全州已建成各种形式的法治主题广场、主题公园、主题展馆、主题长廊、主题街区13处。法治培训继续深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聘请“懂双语、懂法律”授课老师,以流动课堂的形式,深入全州各乡镇、企业和宗教活动场所举办村两委班子、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宗教教职人员和农牧民群众培训班20期。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切实取得宣传实效。

  德令哈法律会诊站模式助推法治建设。德令哈市委政法委探索创新“社区法律会诊站”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夯实了基层平安、法治建设。采取“专群结合”的方式,整合法律服务专业人员,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社区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社会志愿工作者等为补充,构建形成了为居民群众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志愿服务”队伍。创新推进“五诊式”服务,来提升工作成效,即定期“坐诊”式、预约“诊疗”式、综合“会诊”式、个性“巡诊”式、日常“义诊”式。以人民调解室为依托,借鉴“社区法律会诊站”工作模式,通过法学会会员联点的形式,按照对等方式整合资源,组织法律服务团队,对各村(社)居民进行个性化、经常化、社会化的法律服务,进一步了提高了全民知法、守法的意识。

  格尔木市“村警”积极发挥“五员”作用。格尔木市进一步延伸了基层情报触角,发挥“村警”作用,促进了村(社区)社会治安秩序平稳有序。以入户发放温馨提示卡、电信诈骗宣传册等群众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防火、防盗抢、防诈骗、防毒品等综治宣传活动。开展走访调查、特殊帮教人员监管等工作,掌握外来人员、辖区基本信息。重点排查土地、房屋拆迁、劳资关系、邻里和婚姻家庭关系等矛盾,通过调处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小矛盾、小纠纷,实现了抓早抓小抓苗头,有效地预防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对需要办理出生报户、户口迁转、户口簿、居住证等业务的先登记再汇报,准备好相关材料后再通知当事人办理,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等人群逐户问需,维护了和谐警民关系。密切关注重点帮教人员,发挥“村警”精通少数民族语言优势,开展翻译工作,为职能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

  都兰县提升诺木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因大量的流动人口进入诺木洪地区从事枸杞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工作,都兰县始终将诺木洪地区综合治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组织综治成员单位进驻诺木洪地区开展集中整治工作,通过治安巡逻、联合清查、执法检查、法律宣传等专项活动,有效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规范了市场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以实施平安建设基层典型培育项目为契机,整合综治资源力量,投资33万元组建了诺木洪地区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人员登记、法律服务、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社会救助、产品检测等服务窗口,全面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网管人”、对接“劳务经济人”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

  乌兰县建立全省首家社区矫正中心。乌兰县建立了全省第一家社区矫正中心,被确定为全省社区矫正中心试点单位。该中心根据工作职能,划分了规划执法、监管和集中教育三大功能区域,设置了矫正人员教育谈心室(训诫室)、心理矫治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多间功能室,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场所,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健全人格,修复社会关系,更好更快地回归社会提供了协作联动的平台,其经验做法正在全省推广。

  天峻县推行精准普法。天峻县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界别、不同层级普法对象开展法制教育培训活动,切实解决不尊法、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等问题,牧区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2016年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称号。强调活动针对性,采取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教育形式,大力开展乡镇法制宣传,狠抓宗教场所法制培训,强化学校师生普法宣传,进行干部职工法治教育,注重企业内部普法,举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制教育培训班。增强活动实效性,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剖析、集中讨论、法律咨询等方式,并发挥媒体作用,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引导教育。

  茫崖构建特色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茫崖以信息化为引领,着力打造打防管控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信息资源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网。自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000万元用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使全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覆盖率达98%以上,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将“平安城市”和“智慧安防”工程紧密结合,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投资的重复和浪费,最大限度的提升了整体覆盖密度。本着“随建随用、逐步完善”的理念,将“平安城市”项目分为三期,一期覆盖重点、二期填充盲点、三期联通共享。

  大柴旦以平安企业创建为着力点。大柴旦地区把平安企业创建做为平安柴旦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重点推进了16家规上企业的平安创建工作,典型示范,整体推动全区企业平安创建工作。通过宣传、发动、造势,“平安企业”创建率达90%以上。青海煤业鱼卡公司和义海公司大煤沟煤矿作为创建试点单位,紧密结合矿山企业的特点,从组织建立、方案制定、创建氛围、人员管理等方面入手,把平安建设融入企业生产和企业文化之中,力求在全区打造出平安企业的示范点。近年来,义海公司大煤沟煤矿先后获得国家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等荣誉;青海煤业鱼卡公司先后获得青海省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等荣誉。

  冷湖以两个满意度助推平安建设。近年来,冷湖工行委通过综治维稳和平安建设一系列“组合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政法队伍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坚持以思想引导与依法打击相结合,健全完善维稳长效工作机制,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的依法管理。进一步深化“平安细胞”创建活动,以平安和谐的治安环境来保障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持续发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努力实现“枫桥经验”冷湖化,全面提升了依法化解能力,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政法队伍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结合工作实际,规范业务受理程序,优化接待受理工作,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同时,全力落实从优待警政策措施,把政治上关心、思想上疏导、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爱有机结合起来,队伍凝聚力得到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