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工匠精神 更需要将尊重工匠精神提上台面

16.03.2016  18:25

  2016年3月的两会上,“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必须突出抓好的三方面——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其中,在讲提升消费品品质时讲到:“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中国是一个需要工匠精神的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企业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但也因为希望尽快追赶发达国家前进的步伐,中国企业急功近利,在发展的道路上养成了不少“恶习”。为了抢占市场进行虚假宣传、剽窃国内外同行的技术专利、学术造假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恶习”带来的后果显而易见,它们让消费者受害,让那些能够沉下心研发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受伤,更让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蒙羞。

  实际来说,缺乏工匠精神会使产品缺乏核心技术支撑,做工粗劣,轻者影响消费者使用,重者甚至会危及用户生命财产安全。上升到国家层面,缺乏工匠精神会使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只能依靠国外技术,永远难以强大,国力继而受损。但在笔者看来,缺乏工匠精神尚可培养,但若是已经形成的工匠精神不能得到尊重,将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两会期间,作为人大代表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提出了五项建议,其中有两项是:“关于强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建议”、“关于保障企业自主创新活力的建议”,与此同时,“为何要’炮轰’美的学术造假”也成了董明珠见到媒体必被问到的问题。

  面对媒体,董明珠一再重申:“我们要捍卫中国工业崛起,捍卫诚信,要敢于和不良行为较量,让中国的工匠精神能够弘扬。”虽然董明珠疾言厉色,说话毫不留情,但是这一观点却和笔者不谋而合——如果工匠精神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如何弘扬?

  2016年伊始,格力员工陈进微博实名举报美的参评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涉嫌学术造假,掀起了家电行业的一阵狂澜。整个事件经历了格力美的双方员工相互举报、双方发表官方声明、双方将对方员工告上法院等三波起承转合,之后格力仍然一直举证“炮轰”美的,但是美的2月中旬发表声明表示“不再回应”。一直到两会期间,美的举行全国经销商大会,其董事长方洪波才不得已才首次回应“一切没让我毁灭的终将使我强大”。然而这句来自大哲学家尼采的话终究不能真正为美的洗白。方洪波始终没有直面美的的问题,没有回答美的是否存在学术造假的行为。

  表面上,美的的沉默让观众认为美的受伤不轻,但其实受伤最深的是还在捍卫工匠精神的格力电器和董明珠。美的因为各种原因,已经不止一次伤害消费者、伤害同行。

  2011年,美的因为侵犯格力“睡眠曲线”专利权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停止销售相关空调产品,但是这一事件美的仅仅向格力电器赔偿200万元人民币,远远低于该项技术给其带来的经济效益;2013年9月至2014年期间,美的因为“一晚一度电”虚假宣传受到消费者投诉、媒体曝光和工商部门处罚;2014年,美的因为侵犯格力电器“五谷丰登”注册商标案被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停止“五谷丰登”系列19款商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停止使用该商标,并赔偿格力电器380万元人名币……除此之外,美的商品还陷入多门事件:爆炸门、标准门、回购门、侵权门、改口门等等。

  格力电器从地方企业发展成为世界空调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中少不了工匠精神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中,本应该大力弘扬的工匠精神却受到重创。

  一家专心于技术的企业,常年艰苦奋斗,研发出行业内的先进技术,却被旁边没有付出任何劳动的“剽窃者”无偿拿走,并且在市场获利,这会让伤了工匠的心。即使维权获得了经济赔偿,但惩罚力度不够,此类现象若长期存在、“剽窃者”依然本性难移,将会阻碍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前进与发展。

  工匠精神需要提倡,但怎样才是真正的提倡?就应该将尊重工匠精神提上台面,将剽窃技术、专利、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予以严惩,让不当竞争者体会到惩罚的“切肤之痛”,要么转变自身成为一个“工匠”,要么在此行业就是死路一条。

  对工匠精神的蔑视也许一时之间没有让企业毁灭,甚至短期内获利可观,但是最终只有尊重工匠精神的企业和个人才能成为整个中国制造业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