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村里话“富”音

14.11.2018  09:32

图为茶卡镇巴音村新貌

  青海新闻网讯 巴音,蒙古语意为富裕,能以巴音命名的村子该是很富裕的吧?但是以前去过乌兰县茶卡镇巴音村的人都说:“这个村子一点都不富裕啊!”

  回忆过往,村民欧礼斌说:“那时候我家里比较穷,吃穿用都比较紧张,上学要到20公里外的镇上,交通不方便,一星期只能回一次家,每次上学都带着一星期吃的馍馍。”

  村民姜发菊回忆说:“以前,因为盖房子的钱都给老公看病了,所以我们一家4口人只能挤在30平方米的土房子里,为了照顾家人,我也不能外出打工,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种地和打点散工维持,生活过得紧紧巴巴。”

  如今,走进巴音村,漂亮的二层小楼,平坦干净的水泥路,停放的轿车、越野车、农用车,走进村民家里,房间内装潢考究,洗衣机、冰箱、彩电等一应俱全,无不彰显着这个村子的变迁与富足。“这个村子真漂亮,人很有精气神……”来过这里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巴音村的变化源于2013年政府实施的城乡一体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35户村民从小水桥整村搬迁至茶卡镇巴音新村。2015年,乌兰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大力培育旅游业,发展壮大第三产业,这为巴音村村民带来了难得的致富机遇。有些村民开始在景区附近摆摊,张罗着小商品生意,有些家庭办起了家庭宾馆……

  从第一家家庭宾馆第一张床位,到如今的25家450张床位,每个家庭宾馆年收入能达到5至15万元不等……越来越多慕名来茶卡盐湖的游客,也因为这里的温馨和热情,爱上了巴音村。

  2013年年底,姜发菊和大部分村民一样顺利搬进了新村,住上了新房,还开了家庭宾馆,如今年收入7万元以上,彻彻底底摆脱了贫困。面对未来,姜发菊说:“因为党的好政策,我过上了现在的好生活,感谢党,感谢政府。”

  物换星移,岁月如歌。巴音村村民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凭着艰苦奋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逐步迈向丰衣足食、生活富裕的康庄大道。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52元,摘掉了“贫困帽”。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巴音村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户户通、路路通、全面体检、合作医疗、孕前优生、农业补贴、技能培训、安居富民、养老保险、免费教育……一系列优惠政策让村民的业余生活丰富了、出行不难了、看病不怕了、种地有保障了、就业有技能、建房有补贴、年老有补助。如今的巴音村,经过40年改革开放养分的厚植与滋养,焕发出自己的光辉与色彩。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感召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实施下,在“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中,巴音村人奋力发扬“新青海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汇聚起热爱巴音、建设巴音、奉献巴音的不竭动力,在新时代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向着美好生活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