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五年涉农支出119亿元 较“十一五”增长86.45%

26.02.2016  13:04

治理河道112公里、解决26.3万农民吃水问题、47万农田得到充分灌溉、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6%……过去五年,西宁市农林水等各类涉农支出119.88亿元,较“十一五”增长86.45%,有力促进了“三农”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西宁市坚持“三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源泉,按照产业融合、要素集聚、模式创新、品牌兴农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川水现代都市农业、浅山精品农业和脑山高效特色生态农业等,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5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70.27亿元,农业增加值37.4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865元。

  五年来,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稳定在182万亩左右,特色农作物种植比例达75%以上。建设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1.28万栋,塑料大棚、改造提升旧温室1.4万栋,新建各类规模养殖基地256家;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30多个,推广实用新技术150余项,推广全膜覆盖栽培技术59.4万亩。肉牛羊、蔬菜、饲草等特色产业发展快速,农畜产品品牌战略扎实推进,荣获可可西里、藏羊等中国驰名商标9个,弘大、西北骄等省级著名商标37个。

  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市已创建蔬菜标准园、标准化生产基地63个,全国“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13个,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养殖场223个;287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17.2万农民增收致富。

  针对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实际,从2012年起,逐步推广建设土地利用率较高、建造成本较低、保湿性能良好、能够保证周年生产的节地型设施温室,到2015年全市新建节地型温室2092栋,节约土地600多亩。

  截至2015年底,全市日光节能温室总量达6万栋,各类规模养殖场达359家,畜棚面积总量415万平方米。覆盖市、县、基地(市场)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健全;农村“三资”监管网络平台和“阳光农廉网”实现全覆盖。

  仅2015年,整合扶贫资金2.49亿元,实施整村推进66个村,易地搬迁17个村3047户1.2万余人,实现脱贫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