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找准发力点 凝心聚力促发展 ——格尔木市依托“六大模式”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综述

16.10.2017  20:02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王柯岚 通讯员 王建芳 格组 报道)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近年来,青海省格尔木市紧紧围绕“抓好党建促脱贫、脱贫成效验党建”的工作思路,站在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高度,全面找准抓党建促脱贫的发力点,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突出政治引领、突出党建保障,依托党建促脱贫“六大模式”,不断推进基层党建融入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成就脱贫。

   “思想引导+教育培训”凝聚脱贫共识

  依托“思想引导+教育培训”模式,多方式加强政策宣讲。充分发挥市委统揽全局、区工委和乡镇党委组织引导、村党支部发动群众的“三级联动”主体作用,依托“传统媒介+信息平台”和“文艺扶贫惠民演出”等灵活宣传扶贫政策,发挥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政策宣讲优势,向群众讲透中央和省州市委扶贫政策导向,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懒汉思想”,树立主动脱贫的愿望和信心。

  多渠道加强技能培训。把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作为主渠道,采取扶贫政策大家学、扶贫事项集体议的方式,增强党员群众参议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干部下乡和特色培训作为主平台,结合“三联五做”“十下乡”等活动,创新“互联网+电商扶贫”等特色培训,从根本上扶知识、扶技能。把乡村学校教育作为主途径,推进“党建+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保障贫困学生接受良好教育。

  学典型激发致富愿望。把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作为党建促脱贫的“加油站”,创新“站点+”新模式,引导党员群众学习全国各地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以成功经验启发脱贫。利用“党建观摩活动”这一有力抓手,加强市域内各乡镇、各村社党建促脱贫典型经验交流观摩,实现党建与扶贫工作互促共进、互助共融。及时挖掘和树立一批党员致富能人,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让群众明白脱贫指日可待、致富就在眼前。

  重教化促成行动自觉。格尔木市委坚持把创建精神文明归正价值取向、弘扬传统美德树立良好风尚、遵守村规民约培植信用体系、开展党性教育增强思想自觉作为教化贫困地区党员群众的重要举措,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良好“家庭、家教、家风”的积极倡导,“诚信格尔木”的示范建设,“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教育引导,“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党性研讨,切实形成“脱贫梦、我的梦,致富梦、中国梦”的思想共识。

   “干部蹲苗+人才支撑”提升发展动力

  依托“干部蹲苗+人才支撑”模式,精心选派工作队伍,严监细管抓实效。以“政治素质好、宗旨意识强、作风扎实、身体健康、群众工作能力强”为标准,严格执行“双语”干部、后备干部、党员干部、年轻干部、有基层工作经历干部“五个优先使用”的原则,切实将得力干将选派到扶贫一线,实现精准选派。严格落实《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干部管理办法》,明确纪律考勤、承诺报告、监督管理和考核认定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确保派驻干部管理监督考核各项职责落实到位,实现精准监管和考评。结合实际制定《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培训方案》,采取“岗前培训+专题轮训+观摩集训+实践验训”的方式,实现精准培训。及时落实派驻干部享受工资补差、岗位补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等,通过“扶贫专项资金捆绑、市级关爱资金自筹”等多种方式强化经费保障,确保干部无后顾之忧、塌心干事创业抓实效。

  引导书记牵头发力,多措并举抓实效。引导第一书记履行好抓扶贫开发和村级党建的“双重使命”,一方面引导第一书记吃透村情民意,找准贫困根源,找准扶贫工作的“切入点”,通过“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等个性化扶贫措施,实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发挥第一书记“传帮带”作用,传经验、教方法,鼓励村党支部书记主动谋事作为,扎实履行村级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为开展党建促脱贫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同时,有力靠实“一联”责任,做到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责任、项目、资金“三个捆绑”,切实推动扶贫成效。

  推动人才一线聚合,引育结合抓实效。集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重点放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实用技术、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专业领域。充分发挥农业、动检、兽医等职能站(所)作用,选派技术专家进村入户提供技术服务。把“出门育才”和“就地培才”相结合,通过大力实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干部专业能力提升”“村干部基本能力提升”“干部队伍源头建设”等“四大工程”,主动培养一支扎根不走的高素质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大学生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特岗教师”等优势人才资源,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志愿者计划”。

  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激发干劲抓实效。建立起科学的扶贫工作导向和选人用人导向,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埋头苦干、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对不胜任、不称职的,及时果断调整召回。注重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扶贫一线进行锻炼,并加大考察识别力度,用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工作干劲,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精力向精准扶贫投入,工作重心向精准扶贫倾斜、工作实绩向精准扶贫转变。

   “组织引领+党员争优”增强组织堡垒

  依托“组织引领+党员争优”模式强化组织堡垒促扶贫。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扎实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切实补齐基层短板,建强精准扶贫“战斗堡垒”,竖立扶贫攻坚“引领旗”;另一方面,建立“党务+政务+社会服务+电商服务”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实施“党建+工业扶贫”行动,应用“支部+协作社+党员+X”和“支部+企业+专业配合社+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为党建促脱贫提供基础保障。

  组织联动共建促扶贫。格尔木市级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党政军企联村帮户精准扶贫”工作,格尔木市63个机关党组织认领任务,以“1+1、1+N、N+1”形式对1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为贫困村和贫困户送服务、送政策、送科技、送资金,真正让联村帮户工作落到实处。

  党员创业带富促扶贫。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组建“党员+农户”联合体,实施“党员带富”行动,鼓励党员在上级扶贫政策和资金的帮扶支持下,积极尝试新技术、谋求新职业。以“三培双带”制度为抓手,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中培养发展党员,逐步建立完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鼓励党员主动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在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精准帮扶。

   “党建责任+考核激励”提振工作信心

  依托“党建责任+考核激励”模式,把扶贫责任精细化。成立以格尔木市委书记和格尔木市长为组长的“双组长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建扶贫攻坚指挥部,层层建立精准扶贫脱贫组织机构,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逐级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形成“各级有任务、层层抓落实、上下齐联动”的责任体系。并建立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成员、乡镇干部、村干部4类干部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通过立“军令状”、签“承诺书”的方式,层层传导党建扶贫压力。

  使基础工作精准化。将扶贫基础工作精准化列入格尔木市加强“三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考核指标之中,通过基础台账规范化、脱贫进度动态化、基础建设标准化,明确“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工作思路,落实“六个精准”要求,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方面的问题。

  让制度机制规范化。把《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干部管理办法》作为总依据,细化规范干部管理、服务承诺、联点扶贫、精准施策、党内生活、督查考核等工作,形成了互观互学、审签把关、履责月报等系列工作机制,完善三议一表决、村级事务代办、村干部轮流坐班、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制度,加强对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及村党支部的约束管理,确保扶贫工作推进有力、落实有效。

  让考核评价科学化。创新推行“331”工作法(即考核方式、内容、程序“三个明确”;按照日常考勤管理、履职情况、满意度测评3:3:4比例评分,将上级表彰表扬和扶贫突出成效、典型经验亮点等作为加分项,严格开展“三项考评”;对每一名扶贫干部形成一个考勤、管理、履职、满意度为一体的鉴定“挂图”),科学评价扶贫干部履职实绩。

   “产业党建+项目带动”实现统筹推进

  依托“产业党建+项目带动”模式,格尔木市精准规划谋定发展思路,谋划好“十三五”规划的扶贫篇章,注重谋划扶贫建设项目,突出扶贫片区的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扶贫项目的分析论证,切实提高扶贫村镇规划水平,实实在在地为精准扶贫提供精准的规划保障和服务。

  多元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完善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为支撑“一核多元”的精准扶贫组织体系,积极推广“合作经济”“集体股本”“土地流转”“产业带动”方式,探索实施“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党组织+园区+贫困户”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项目集群支撑脱贫核心。将产业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积极整合产业发展、旅游产业、产业园扶贫、互助资金、产业发展资金、绩效考评等项目,通过项目集群的方式为实现脱贫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真正做到产业选择精准、项目设计精准、支持投向精准、贫困人口受益精准。

  资源倾斜凝聚发展优势。通过“百企帮百村、百企联百户”精准扶贫行动,实现“经营主体增效、贫困人口增收”的双赢目标,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金融机构“双基联动”的“叠加效应”,建立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金融机构干部双向挂职制度,以基层党组织整体信用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问题,从而推动资源向扶贫一线倾斜。

  政策兜底提供基础保障。把扶贫政策科学划分为“保障性政策”和“发展性政策”两种,将养老托养、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三大”政府兜底政策作为“保障性政策”,为特殊特困人群稳定脱贫提供保障,实现“兜底式”帮扶;将教育扶贫、转移就业、产业扶贫、项目开发、生态保护“六大”可持续政策作为“发展性政策”,实现贫困户自我“造血”。

   “典型塑造+品牌打造”发挥示范效应

  依托“典型塑造+品牌打造”模式,着力挖掘先进典型重宣传。注重把典型宣传放在重要位置,深层次挖掘第一书记、党员致富能手、联点帮扶单位党组织等扶贫典型,先后挖掘出了郭勒木德镇新华村第一书记李敏、红柳村第一书记杜发星等一批扶贫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了各联点单位对驻村帮扶工作的紧迫感、积极性,为党建促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助推。

  总结成功经验抓推广。郭勒木德镇“一育三代十评”党建工作机制、乌图美仁乡“一线四区”特色化等一批党建促脱贫经验模式和郭勒木德镇“村级事务代办制”等一批党建制度落地好的经验做法被总结提炼、有效推广,为党建促脱贫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打造特色品牌树样板。以党建为统领,将产业园区建设、旅游特色发展、民族风情文化、群团联动共建致力于品牌打造之中,形成了以枸杞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特色旅游业、特产加工业为主的产业型品牌,金鱼湖旅游协会支部+协会模式、乐苑村“大头哥”品牌等切实为党建促脱贫攻坚树立了良好样板。

  巩固脱贫成果促长效。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在思想教育引导、产业发展扶贫、多元服务推进、综合治理加强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清单化、目标化、任务化,积极完善推进措施,科学制定应对方案,主动健全工作机制,预先强化基础保障,切实做到贫困户脱贫成果有效巩固,特殊返贫有应对保障,实现长效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