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中区:强基础 谋长远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09.12.2015  16:45

  青海新闻网讯 西宁市城中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的中心城区,总面积151平方公里,辖1镇7办,28个社区、32个行政村,总人口30.55万人,有汉、回、藏、土、蒙、撒拉等3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47万人,占总人口的11.4%。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四大宗教。近年来,城中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三基”建设等工作,科学谋划、全面部署,夯实基础、强力推进,选树典型、示范引领,以点带面、集点成面,取得显著成效。

  30个民族在这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5万多信教群众和睦融洽、团结奋进。31万各族儿女在这里携手并肩、亲如一家,在这个商贾云集、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中心城区,各族人民引吭高歌,发出民族团结好声音,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盼了多年,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我们喝上了干净、甘甜的自来水!”凤凰山拱北的马牙黑和信教群众既高兴又激动,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2014年5月8日,凤凰山拱北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告别了饮用涝坝水的历史,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一个月后,拱北又使用上了宽敞明亮、卫生整洁的水厕和盥洗室,危旧脏乱的旱厕也终于消失了。这是城中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中,办实事、解难事的事例之一。

   【工作成效篇】

  谋篇布局重部署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部署安排。区委多次召开工作部署会、区委专题会,研究创建工作,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把创建工作纳入区委督查重点,采取常委蹲点调研、现场观摩会等形式,有力保障了创建工作的扎实推进。组建了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领导机构,形成了区、街镇、社区(村)三级组织协调机制。实行项目化管理,将创建任务整合为12项工程,纳入全区“1+8+N”大党建目标考核体系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权重占18%。区四大班子每年专题研究、调研督查创建工作6次以上,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形成全区各部门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宣传引导有声色

  坚持宣传教育先行,注重长效与短期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多样文化活动,强化宣传教育。

  教育引导各族群众

  全区各级党组织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党组织“三会一课”和政治理论学习范围;结合寺院法制宣传月、“万名干部下基层”驻寺驻村宣讲、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月、“平安中区建设”等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组建宣讲团、召开座谈会、赠送书籍、集中宣传等方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及寺院僧众宣传民族宗教政策、创建工作知识等有关政策法规,引导教育干部群众、宗教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延伸宣传教育触角

  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延伸到各阶层各领域,在全区主要街道、广场、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设置宣传标牌、公益广告、喷绘,主要街道临街商铺、银行LED屏滚动宣传民族团结宣传内容,设立大型公益广告牌15块,让民族团结进步渗透于每个角落。打造城南民俗文化广场、南京路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一条街、总南村民族团结大院、南滩地区民族团结小广场等,创建工作覆盖面、群众知晓率不断提升。

  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通过举办文艺演出、道德讲堂、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到创建活动中。区创建办举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西宁地区民间曲艺演唱会”、民族团结进步暨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月文艺汇演,人民街依托“街道+单位”创建模式,联合马忠饭店举办“民族团结手拉手·幸福乐响你我他”居民联谊活动,仓门街开展“党心连民心民族一家亲”等文化系列活动,使各族群众潜移默化地感受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成果,增强团结共融意识。

  典型引领抓提升

  以点带面推进创建工作。以创建工作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寺院、进企业、进医院、进学校“七进”为抓手,成功选树了青海红十字医院、南山西社区、元树村、龙泰社区、西宁凤凰山拱北、青海卫校、西宁伟业、泉尔湾村等一批先进典型。投资近1000万元,重点打造香格里拉城市花园小区、河湟小镇民族文化景观、阳光小学民族团结示范校等永久性宣传教育基地。“两年强基础”阶段,全区对38个社区、农村、街道、医院等进行命名挂牌,创建达标率50%以上。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整体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提升创建效果。

  网格管理保稳定

  将全区28个社区重新划分为317个网格,将全区32个农村划分为102个网格,将新建小区、学校、寺院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实现城乡网格化全覆盖。投资1560万元,推进城管、环保、街镇、社区数字化管理的互联互通,打造“数字中区”,形成“电脑站岗、鼠标执勤、网上巡逻、立体防控”的数字化综合管理体系。为村、社区择优选派主管综治工作的副书记和村警,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大力推进平安中区建设。健全和完善宗教事务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区、街镇、村(社区)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寺院管理干部驻寺工作机制、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清真食品监管协调联动机制、跨地区藏传佛教联动管理机制等,不定期对宗教活动场所防火、防盗、防汛工作开展大排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现场演练,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管理,有效维护了全区宗教领域及社会面的和谐稳定。

  民生改善促和谐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民生、发展的成果让各族群众共享的理念。围绕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南部新城区、宜居宜业公共服务中心和核心商务区”目标,实施一大批民生改善工程。积极实施上、下野牛沟村2个贫困村264户1018人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精准甄别上野牛沟、下野牛沟、陈家窑和莫家沟村4个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实施以总寨塬现代农业示范园、泉尔湾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为核心的“菜篮子”工程,基本形成“蔬菜基地+批发市场+蔬菜直销点”产供销一条龙经营体系;投资11.99亿元,实施沈家寨新村、贾小新村以及火柴厂四期棚户区改造,投资约1.2亿元完成涉及3大片区、6个街道办事处、147栋楼、6611套住房的城市棚户区综合整治项目。投资100余万元实施凤凰山拱北引水上山和改水厕工程,解决了凤凰山拱北几十年来吃水难、如厕难问题,全面落实宗教活动场所标准化“四室”全覆盖,安装数字智能监控设备。落实燃煤锅炉煤改气、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文化舞台建设、建设新型健身路径、城区绿化提升等为民办实事项目,以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各族群众,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经济基础。

  【特色亮点篇】

  点上开花面上结果

  深入挖掘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打造一批又一批的创建示范点,各示范点建设贴近实际、彰显特色。

  南川东路街道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与廉政宣传相结合,以“河湟文化、民族共荣”为主题,在兴旺社区河湟小镇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造河湟民族团结颂丰碑、河湟文化历史长卷、河湟文化情景雕塑、传统文化艺术墙体彩绘,使河湟小镇成为宣传少数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和街道、社区少数民族群众联系联谊、教育服务的重要阵地,将兴旺社区打造成“民族之花、兴旺盛开”的民族团结“178”(一起帮)工作特色品牌。

  阳光小学作为青南牧区少数民族教师跟班培训基地,制作“水滴”、“和谐”、“上善若水”、“求真务实”景观雕塑,与水韵文化校园建设相结合,突出寄宿制学校办学理念,让山区孩子享受到与城里孩子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校园广播站开辟“民族团结教育”专栏,确定每年4月份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月,三至六年级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编撰民族团结教育校本教材及电子校本教材进课堂,促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南滩地区打造1800㎡“和悦”民族广场,建成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浮雕墙,6座宣传灯柱,给各族群众提供休闲活动场所;立足宗教活动场所多、各民族聚居的实际,举办“团结共荣、宜居南滩”主题演讲比赛,开展军民共建和谐社区活动等,凝聚各族群众力量,构建团结共进、和谐宜居街道。

  泉尔湾村投资110万元,建成45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村级道路硬化建设和卫生专项整治,建成老年活动室、图书室、村级文化广场及戏台,配备健身器材;引进泉尔湾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泉尔湾村386户发展温室种植业、饲草种植业等特色产业,建立20个农村合作社,解决村上10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福禄巷南社区紧扣“实全实美”工作理念,以“七心服务岗”、“移动工作站”、服务代办制为工作载体,精心打造“民族驿站”,建成全省首家社区阳光书吧,设立党史文化墙、传承书画社、怀旧展厅、红色剧场等,为辖区各族群众提供居家养老、文化传播、技能培训、康复矫正等便民服务。

  结合区域化党建工作,民族团结进机关工作取得新突破。辖区的团省委举办“民族团结青年当先,携手圆梦共创和谐”,市经委对24个民族企业给予381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市审计局积极打造创建进机关示范点等。

  多年来,城中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成效明显、硕果累累。中共城中区委、城中区委统战部、城中区工商联、青海红十字医院、龙泰社区、元树村等荣获国家、省、市先进集体,卡洛、王伟明、冯军芳、柴珊瑚、智华加措、白舍木等先进个人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奖励。

  大胆创新规范管理

  城中区有藏传佛教寺院3所,另有玉树结古寺、禅古寺驻西宁活动点2处和南山雪域民俗博物馆1处,为进一步做好宗教活动场所(点)的管理与服务,维护辖区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城中区委、区政府积极探索,与玉树市委统战部建立了藏传佛教寺院活动点联动管理机制,玉树市委统战部派1名寺院管理干部常驻西宁,寺院管理干部与玉树派驻西宁干部共同做好3个宗教活动点和玉树来宁僧人的服务管理工作,区委统战部与玉树市委统战部及时联系沟通,反馈工作信息,形成共抓、共创、共建的工作格局。两年来,在玉树派驻西宁干部的协助下,城中区及时掌握舆情信息,妥善处理活动点临时突发情况5次,确保各项宗教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增进了与广大僧众之间的感情信任。

   【谋划长远篇】

  勤回头抓巩固

  对照《五年行动计划》,认真总结回顾“两年强基础”阶段,以示范点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创新活动载体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妥善处理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创建工作合力等方面工作经验,继续拓展思路,推广经验,查缺补漏弥不足,巩固创建活动成果。

  掘内涵提水平

  科学谋划“三年见成效”工作方案,在宣传教育引导、民族经济发展、改善保障民生、平安中区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工作理念,为宗教界发挥积极作用创造充分的条件。创新工作载体,以项目化建设、社区微管服务等有效载体,继续打造创建示范点,切实提升创建水平。

  建机制促长效

  坚持依法治理的长效机制,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方法化解社会矛盾。健全人才队伍培养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统战队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提高处理复杂、应急事务的能力。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坚持平时督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确保创建工作提质增效。建立激励制度,表彰先进和典型,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