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西区:让青山绿水间洋溢获得感
青海新闻网讯 “在打造绿色发展样本城市、建设幸福西宁进程中,保护青山绿水,实现绿色发展,既是我们的广泛共识,也是我们的责任。”城西区国土和农林牧水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城西区区委、区政府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扎实推进“四个转变”,坚持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时刻牢记“生态似水、发展如舟”,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为抓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控源治污、打非禁养、守河护岸、保洁净水、宣传教育“五大行动”,举全区之力打响、打赢治水攻坚硬仗,把全面落实河长制转化为保卫绿水青山的具体行动,在推进幸福西宁城西篇章的具体实践中,区域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青山绿水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青山篇
为城市“绿芯”再添一抹绿
我们的城市将会跳动一颗“绿色心脏”!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建设已经启动。
我们城市的一块块土地被“留白”,它们将用于建设绿芯绿廊绿道!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规划安排,今年城西区大力推进低效林改造项目,助推绿芯森林公园建设。
城西区2017年度退化林分改造补植补栽显成效。为巩固大南山绿色屏障管护成果,2017年城西区启动城西区低效林改造项目,项目对大南山绿化区火西片区(水草沟东侧)5074亩林地进行低效林改造,总投资1395.35万元。城西区国土和农林牧水局补植补栽汉庄绿化区700亩林地,对原有未成活苗木进行挖除,整理绿化用地后补植新苗木并灌溉养护,总计栽植树木7395株。同时,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木成活率及保存率,实现种一片、活一片、绿一片,提高森林的防护功能,推动西宁构建“一芯二屏三廊道”的城市新型生态格局,为西宁更绿更美奉献自己的力量。
要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新时期演绎“生态兴则文明兴”的规律,共同谱写绿色发展的壮美篇章。
治水篇一
近60位河长共治水
如果说山是城市的脊梁,那么河流就是城市的灵魂。
以落实“扎扎实实推进生态保护”重大要求为己任,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城西区于2016年3月推行河长制管理工作,目前正着力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通过改革致力实现“河长治”,全力推动“河湖清”建设;组建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目前全面建立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共设各级各类河长近60位。
河长制启动实施
2016年,为加快推进湟水流域(城西段)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实现城西区段河道水质达标、河面清洁、河岸绿化、景观靓丽,城西区国土和农林牧水局与各责任单位签订“河(渠)长”制管理目标责任书,各镇办与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从属地化管理、分段包干、综合施治、合力推进等四个方面进行明确,将湟水河辖区段划分成6个河段,确定了区级、镇(街道)级河长责任人。分设区、镇(街道)两级河长制办公室,明确了2016年、2017年和2020年三个阶段工作目标,建立了资金保障、监督考核、公众参与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推动我区水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管理的良性发展。
河长制改革全面深化
2017年为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要求,积极制定实施方案,健全和完善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全区共设区级总河长1名、副总河长1名,责任河长2名,镇(街道)级总河长9名、副总河长9名,村(社区)级总河长18名,副总河长18名,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明确了各级河长的职责。同时,为突出指导性和地方特色,一是将湟水河(城西区段)、南川河(城西区段)2条河流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二是在河流醒目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25块,其中区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公示牌1块,区级责任河长公示牌2块,镇(街道)级责任河长公示牌9块;村(社区)级责任河长公示牌13块。
治水篇二
八大任务:让河道管理全覆盖
城西区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进度全面提速。截至目前,已全面推行河长制改革实施方案,实现了方案、制度早出台、早落实,河道提早投入管理。
●河长制领导小组规格全面提高。由原主管副区长任领导小组组长,10个部门参与河长制领导小组,提高到现在由区委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26个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
●河长职责全面扩展。为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河沟管理保护协调问题,设立区级责任河长。
●体系层级全面延伸。组织体系由过去的区、镇(街道)二级变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对各级河长全部实名制,构建了上下贯通、步调一致的河长制管理体系。
●河长任务全面延伸。河长的履职任务从单一的水质断面达标,升级转化为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湖执法监管、河湖长效管护等八个方面。
●整治范围进一步扩大。由过去岸线,扩大至水域岸线,建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河沟全覆盖的河长制工作网络。
今年,西区对张家湾至阴山堂村段5.5公里的河道投资200余万元进行治理,清理河岸沿线建筑垃圾进行绿化整治,设立绿网护栏,推进河道河面常态清污保洁;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管理体系发挥主动作为,推动了工作开展,辖区水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治水篇三
一河一长:每条河有人管有人治
●改变了集中治理、无人管理、问题重现、继续治理模式
●突破了过去河道水环境治理“单一治水”却又“无暇顾及”的局面
通过深化河长制,西区水环境治理和管理实现“一个改变、一个突破”,使运动式短期治理转变为常规行政管理,形成一河一长,每河有人管、有人治的常态化管理新局面,辖区内的每一条河流都有了自己的“当家人”。
西区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道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由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由点到面、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的转变,通过建立水域岸线同治、多部门联治、全社会群治的河流管理保护机制,水文化、水环境等工作影响力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改变了以前集中治理、无人管理、问题重现、继续治理模式。突破了过去河道水环境治理“单一治水”却又“无暇顾及”的局面。从有污染没人管转变为有污染找河长;从单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齐抓共管;牢固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河道运行管理、经费投入、综合执法等机制初步形成。投资28.7万元,聘请20名河道巡查员不间断地巡查河道水域岸线卫生情况,加强对水域岸线区域内的保洁,做到边巡查边整改。同时,管理手段全面升级。建立区级河长制信息平台,市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实现了解河道信息、河长动态,在线投诉等多样化的功能,让市民深入参与到“人人治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