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互联网+”新常态 开启广西自治区地税纳税服务新时代

29.08.2015  02:30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广西自治区地税局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牢牢把握税收现代化建设主旋律,坚持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创新和纳税服务创新,打造“互联网+指尖税务”、“互联网+阳光税务”和“互联网+智慧税务”,全力开启纳税服务新时代,赢得了广大纳税人的“点赞”。

  一、创新“互联网+指尖税务”方式,让纳税服务更高效

  一是打造新载体。抓住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把广西地税官方微信、微博打造成促进税收宣传、优化纳税服务、涉税事项便捷办理的重要新载体,纳税人只需用手机添加官方微信公众账号或轻扫二维码即可获取一个能够进行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多元化互动的即时移动服务平台。广西地税微信平台界面包括“信息公开”、“办税服务”、“真伪查询”3个主栏目,下设“纳税申报期限”、“办税一次性告知事项”、“房地产交易税收”、“激活划款协议”、“实时网络发票查询”、“办税厅信息”等12个二级栏目,纳税人使用手机即可办理或详细了解相关涉税业务,通过“微窗口”实现“大服务”。据统计,微信开通至今关注人数达12232人,发布涉税信息300条。2015年2月,广西地税官方微信平台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评为全国“政务微信优秀公众账号”称号,也是全国税务系统唯一一个获得此项荣誉称号的省级税务机关。

  二是拓展新功能。除了在日常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运用QQ群为纳税人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外,还积极开拓服务渠道,在广西地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开通了QQ即时在线咨询服务平台,运用多客服系统根据现场咨询排队量设定同时接入服务数,从而实现一名客服人员同时为多位纳税提供在线咨询服务的功能。QQ在线咨询服务开通以来,日受理纳税人咨询量占热线服务总量的10%左右,有效分流了12366热线服务工作量,解决了语音咨询服务方式纳税人记录困难这一缺陷,实现纳税人所需即所见的图文答复,提供微距离纳税咨询服务。同时,对热点问题、疑难问题进行搜集整理,编制《12366纳税服务情况通报》并通过网络进行推送,帮助税务人员及时更新业务知识。目前,已推送《纳税服务通报》100期。

  三是推广新方式。大力推进网上办税、自助办税和移动办税,把实体办税服务厅主要业务大量移植到线上,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了办税方式从舟车劳顿的实地办税,到足不出户的居家办税,再到如影随形移动办税的转变,让纳税人多跑网路、少跑马路。加强网上税务局建设,纳税人可以通过网上税务局进行网上报税、在线算税、信息查询、审批办理、发票查询、下载服务、数据采集报送、纳税人学校场景式学习等,基本实现办税的网络化。同时配套运用全国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接口系统,对税款进行扣缴和划转。目前,广西地税网上报税的纳税人已达28万户,占纳税人总户数的32%;2015年1-6月通过网上报税方式入库税款230亿元,占当期总入库数的46%;通过财税库银系统入库税款466亿元,占当期总入库数的93%。

  二、扩大“互联网+阳光税务”范围,让纳税服务更透明

  一是政务公开上网。以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为依托,公布了机构设置、财政信息、政府采购及工程招投标、行政执法、人事信息、统计数据、监督投诉等政府工作信息,实现了政务信息全公开、全透明,提高了政务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行政审批上网。按照自治区行政审批办事指南“八公开”的要求,设立行政审批专栏,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行政审批目录清单,拟定行政审批事项操作规范,其中包括行政审批目录、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操作规范、审批流程图和表格下载等内容,进一步方便公众查阅使用。

  三是执法清单上网。积极推行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制度,并于2015年初率先在全区向社会公布了税务行政处罚权力清单目录和流程图,纳税人只要登录广西地税网站,浏览涉税公告栏目,即可查阅广西地税部门的“权力清单”,明确税务行政处罚权力事项的行为类型、违法行为、处罚依据、处罚内容、处罚主体等要素信息,进一步明晰税务行政执法权力事项,促进依法行政,保障纳税人的权利。

  四是税收宣传上网。结合当前税收宣传重点工作开设“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纳税服务规范”等宣传专栏,公布活动内容、要求、开展情况及成效等,营造良好活动氛围;及时公开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及解读稿,开辟“税收优惠”等减免税专栏,分区域、分行业、分税种对外公布年度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指南;借助网站“地税公告”、“网送税法”栏目,按月逐期将税收法规政策制作成电子期刊发送到纳税人指定邮箱;公布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纳税信用A级企业名单等,构建公平公正的纳税环境,促进纳税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五是征纳互动上网。在互动交流上,提供了在线访谈、局长热线、在线咨询、局长信箱、涉税举报、公众留言、网上调查等多重栏目,构建了以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为核心、以地税网站为平台、以IM税企短信互动平台为辅助手段,覆盖全区范围的ETS多元化电子纳税服务体系,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全面接受社会监督。ETS体系被评选为“中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优秀应用案例”。

  三、完善“互联网+智慧税务”功能,让纳税服务更科学

  主要是做到“三强化二简化”。即:强化风险管理。把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引入税收风险应对工作,充分挖掘应用第三方信息,依照分析模型比对涉税数据,用多条数据疑点,直指风险“靶心”,彻底改变“人盯户、票管税”的传统做法,提高了税收风险应对的精准度。强化税收征管。开发建设纳税人资料采集和报送平台、IM税企业互动平台、发票真伪查询等平台,利用互联网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税收征管,通过互联网推广应用房地产业和建筑业项目管理及自开票系统、网络发票系统。截至2015年8月,全区15个地级市地税局已全部推广应用网络发票,网络发票用户达4.93万户,累计开出发票5826.95万份,开票金额达1994.23亿元。另外,广西自治区地税局还开发应用了发票税控收款机管理系统、个人所得税申报系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报表报送系统等多个面向纳税人的涉税应用系统,促进征管更加有效,服务更加高效。强化信息交换。依托互联网建立涉税信息采集平台,实施涉税信息网上采集和报送,社会综合治税各成员单位定期将各种涉税信息通过涉税信息采集平台提供给地税部门,便于地税部门将涉税信息与税收管理情况进行比对分析,查找税收风险点。2014年,各成员单位向广西地税机关提供涉税信息208.25万条,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入库各项税款达96.38亿元。6年来,通过社会综合治税累计入库各项税款480多亿元。简化办税环节。对涉税业务进行优化整合,缩减办理环节181个,减少资料161份,统一规范涉税业务112个表证单书,纳税申报时全部实现免填单服务,并对纳税人纸质涉税资料进行电子扫描录入影像系统,实行“一次报送、多次使用”。简化行政审批。以柳州市地税局直属第二税务分局为试点,以“互联网+”为支撑,推进涉税审批改革,通过自行开发的地方特色软件“税企直通车”,推出了24小时移动网上行政审批窗口,实现行政审批在线收集、在线审核、在线辅导、在线补正、在线审批、一次办结,打造了“网上受理、专人预审、内部流转、窗口核批、动态监管”的涉税审批模式,实现了“审、管、批”三分离,涉税审批时限由15天缩短为15分钟,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下一步将在广西全区进行推广。

        (责任编辑:李钰)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