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坛上的常青树——访青海曲坛老艺人景增贵先生

18.03.2016  08:47

  景增贵,字子昂,1928年生,农民出身,大通县景阳镇苏家堡人。父亲景有象,字笏臣,清光绪十四年生,为北川曲艺名家。景老先生自幼受父亲影响,学习青海平弦、越弦、皮影和秦腔等,擅长作丹青山水,人物花鸟等。

  景增贵老人一生倾心于青海曲艺事业,其事迹被收录于《中国戏曲音乐集成青海卷》“人物介绍”栏目中,2008年被命名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海平弦传承人。在2010年“青海省首届‘丹噶尔’杯原生态曲艺电视大赛”中景老先生与青海曲艺名家张永清、李钺、郭启全等人被授予“特殊贡献奖”。

  “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原想老先生步履迟缓,可是一走进景增贵老人家,站在眼前和大家嘘寒问暖的老人身上竟然散发出蓬勃的生机,他精神矍铄,谈话时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我感觉他和我们一样年轻。在青海曲艺界,他人品出众,德高望重,且诲人不倦,门下弟子众多,比较有成就的第一代弟子有李占业、李洪堂、童学起、李渊、杨生香、谢生福等,第二代弟子有杨朵林、白银龙、权得斌、景占英(女)、李积存(女)。许多一二代弟子早已不在人世,一说起这些,老人家不免伤怀。

  景老先生勤学好问,老当益壮的他如今仍然笔耕不辍,创作新的曲艺作品,并有多个作品在省曲艺界广为流传。他创作的曲目有青海平弦《媳妇告状》《王老汉存款》《王占元养猪》《劝孝》《夏景》,有青海越弦《秋景》和青海贤孝《借姐夫》等。他在60年代创作的青海平弦《大战荒山》《荒山野岭变良田》《大算盘》等曲目因不符合时代要求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只保存在景老先生已珍藏65年的学习记录本上。

  他一生演唱曲目众多,代表曲目有平弦《拷红》,打搅儿《亚仙刺目》,越弦《全家福》和贤孝《借姐夫》等。其中贤孝《借姐夫》为他本人自创曲目,近几年在西宁、大通等地广泛流传,并在2014年“青海地方曲艺大赛”中获得创作类一等奖。景增贵老人给我们演唱了一段青海平弦《伯牙抚琴》,《伯牙抚琴》是一个传统剧目,并且不同的艺人有不同的唱法。景老先生演唱的特点是字正腔圆,感情丰富。“一霎时风吹浪起,风止浪静,一更之后,万籁无声,月照当空,夜如昼明……”,凄美的唱词伴随着老人苍凉的唱腔,仿佛让我置身于一艘行进在江面的船上,时而颠簸,时而平缓。

  费时四十多分钟的唱段景增贵老人一字不差地唱了下来,之后老人还唱了一段青海平弦《拷红》和青海越弦《全家福》,这些都是费时三四十分钟的长段子,演唱中老人家没有任何的停顿,也不曾出现差错,其记忆力让我们十分佩服。

  景增贵老人平生喜欢喝酒,每逢曲艺表演或家中来人的情况都要喝上几杯。景老先生唱曲儿的时候,一定要放一碟酒在身边,唱前先要敬乐队的师傅们,然后自己小饮一口,开始演唱,中间有空闲时间就抿一口,一来润嗓,二来提神。我送老先生一句俏皮话,“有曲必有酒,唱前先膏油”。

  景老先生曾在秦腔行当中从业近二十年,文场武场皆在行,年轻时曾扮演旦角,后扮演小生、须生、花脸等行当。经常参加秦腔调演,并多次赴西宁市湟中县李家山、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等地教授秦腔。1961年起从事河湟皮影演艺工作,与青海著名皮影艺人祁永昭先生交情深厚。后因历史原因,受不公平待遇,皮影箱被焚毁,此事在老人心中垫下了病。

  时光匆匆流逝,听着老人在诉说他坎坷的经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慨,老人的一曲三弦独奏《苏武牧羊》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非凡的人生经历。“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影无踪;金也空,银也空,死后带不走半分文;儿也空,女也空,黄泉的路上不相逢。”一曲劝世文。

  “闲居东楼望家乡,闷看斜月照纱窗;回忆往事夜难寐,辗转反侧思偏长。”景老先生夜不能寐的时候,时常想起故去的亲人,并写下一首首感人的诗句,写出了老人一生的辛酸,写出了暮老的孤独。或许只有吟唱曲艺段子时,他才能忘却心中的烦恼。

  愿景老先生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