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点菜”干部“下厨”——民和县党员干部精准扶贫掠影

03.03.2016  08:34

  青海新闻网讯 早春的风儿吹暖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前河乡上湾村村民的心。

  这一天,来自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的5名专家,为全村因病因残致贫的困难群众、五保户等进行了免费义诊,并发放了3000余元的药品。而这次义诊,正是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的“第一书记”朵忠福促成的。

  朵忠福是民和县选派的99名驻贫困村“第一书记”里的一员,也是精准扶贫“先锋”主力军里的一员。

  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实施以来,民和县依托全县党员教育阵地,加强党员培训,让他们做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员”、“示范员”、“指导员”、“领航员”,打造了一支投身精准扶贫的“先锋”主力军,让“好钢用到刀刃”上,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识别。在工作中,民和县加强形势教育,使党员成为民情“调研员”,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和接收站点,及时收看学习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精神,开展基本县情和县、乡、村改革发展的形势教育,评议党员在宣传党的政策、参与精准扶贫、弘扬文明新风、维护和谐稳定、服务身边群众等方面的表现。目前,选派的99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和384名驻村干部通过走访调查,全面完成了10646户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为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群众是否满意,是评价作风的首要标准。带头转变作风、依法办事、接受监督,干部工作作风在一线转变,工作责任在一线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能力在一线提高,民和县驻村党员干部以强烈的责任感推动了党建工作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为深化省委“高原先锋工程”,民和县各级党组织搭建创先争优的实践平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争创思想道德、优质服务、为民富民、改革创业、清廉实干的“五项先锋”,在推动农村发展、推进扶贫攻坚、维护社会和谐、夯实基层基础等方面发挥先锋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围绕畜牧、育苗、劳务、中药材等产业,驻村党员干部成为了农民的“指导员”。他们加强农村实用技能和法律政策等业务学习,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找准增收致富门路,提高致富带富能力。帮助每个村培育1至2个特色产业,协调每个贫困户落实1至2个扶贫项目,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扶持推动下,累计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2.3万人(次),新增技能劳动者1.2万人,修建农村公路170.42公里,改造危房3000户。

  群众“点菜”,干部“下厨”。民和县从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驻村党员干部成为扶贫“领航员”。经常同农村贫困党员、老党员谈心交流,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需,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帮助解决生活实际困难,保证了在扶贫攻坚行动中不让任何一名党员掉队。同时深入开展“双向培养”工程,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干部。2015年,全县吸纳112名农民技术能手加入党组织,优先选拔82名农村实用人才担任村干部,带动培育农村科技带头人和产业引领者7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