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下基层要做到“洗、耳、恭、听”

16.03.2017  13:35

  时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各地正在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笔者以为,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责任人”和广大城乡群众的“父母官”,各级干部下基层要做到“洗、耳、恭、听”,按照“三联五做”要求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才能切实做到打基础、促发展、利长远。

  “洗”脑求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各级干部切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文山会海、闭门造车”,而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走进基层,走近群众,放下官架子,虚心向基层干部学习,因为只有基层干部才是党的基本方针的实践者,只有基层干部才是最熟悉农牧区工作实务和其中甘苦冷暖的,只有基层干部才最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盼所愿。各级干部要不耻下问,虚心向基层干部请教,拜他们为师,和他们交友聊天。只有这样,才能在认识层面既高瞻远瞩又切中肯綮,真正了解到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了解到有关惠农政策在广大农村的实践情况,对全州各级部门制定下一步的路线方针夯实基础,提供科学的研判分析依据,确保政策设计和落实措施不偏不倚、切实可行。

  “耳”闻心声。基层干部的诉求,就是我们的追求。各级干部莫不能因为自己官高一级就轻看小视基层干部,要主动找基层干部谈心,要登门拜访,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要倾听他们的苦衷,不厌其烦地聆听他们的委屈,挖掘出基层干部埋藏在心底的话和最想说的话。了解基层就要从了解基层干部着手,解决基层问题就要从解决基层干部的问题开始,只有给予他们帮助,给予他们信心,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群众,我党的基本方针政策才能在广大的基层和老百姓的身上得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才能真正落地生根。通过倾听基层干部的心声,来发现基层干部中的人才,才能做到知人善任,运筹帷幄,将真正能干事、想干事的干部放到领导的位置上,给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将那些“无病呻吟”的干部毫不客气地“驱逐出境”,为基层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建立一个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恭”对群众。欲得江山稳,必先安其民。海西州有很多群众生活在基层,很多生活困难者生活在农牧区,做好了这部分人的工作,让他们安居乐业,才能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谐稳定。我们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群众是否满意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作成败的标尺。领导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事,当做是自己的事,要深入百姓家庭,和普通老百姓拉家常,谈生活,体会百姓生活,了解百姓疾苦,努力帮扶困难党员、失业人员、贫困农牧民,在继续巩固精准脱贫成果的基础上,一以贯之、驰而不息地推动海西农牧区发展实现质的跨越,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持续扩大和放大党的惠民政策效应。

  “听”之困难。干部下到基层,了解了基层干部,了解了基层群众,最终目的就是要了解和解决基层的困难。要通过多种形式,在基层单位中确定联系点,并与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解决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时下,做好群众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要在群众当中树立干部爱民、亲民的典型形象,使群众真正感受到各级干部就是他们的“亲人”,进一步密切党群政群干群关系,使民之所望真正成为施政所向。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便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此话对广大干部寄予期望的因由。是以各级干部要经常性地下基层,面对基层干部诉苦时要做到洗耳恭听,面对群众反映问题时要做到洗耳恭听。总之,要少讲话,多办事,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确保“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出实招、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