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干部在一线:带领村民找到自己的“聚宝盆”

23.05.2016  10:44

  “这是我们首批种植的1.47公顷苗圃试验田,种有红柳、沙枣和丁香,今年就能见成效,在这干活的都是本村村民,到时候大家会对我们现在做的事情越来越有信心。”5月5日,记者走进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看到许多村民正在村口苗圃基地忙碌,前沟村的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白前向记者介绍。

  2015年10月,来自青海省林业厅的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白前来到了前沟村。“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是白前一开始就为自己定下的目标。

  前沟村位于湟源县城西部,属半浅半脑地区,过去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小麦、马铃薯、油菜籽等农作物和饲养牛羊为主,全村总人口1294人,然而劳动力只有699人,贫困户38户129人,没有集体经济、因病不能外出务工人员多、村中老龄化严重等问题摆在了白前面前。

  “精准”是扶贫工作的基础,通过村情民意的调研、村民代表座谈、支部结对帮扶等方式,白前他们定下了以发展产业激发内动力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路。

  由于村中过去没有种植经验,很多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村民对苗木种植选择观望态度,然而经过几次现场发放当日工资的活动后,村民都踊跃的参与了进来。

  “现在真是太好了,我60岁了,出去打工很多地方都不要,现在在村口就能找到工作,我们对种植很有信心。”低保户颜国仓因为妻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自己也年老多病,没有外出务工的条件,过去只是靠着低保金生活,现在在种植试验田中一天最少能赚到150元,多的时候有200多元,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苗木收货商我们已经联系好了,等苗木卖出去,就给大家分红。而且我们村子的海拔特别适合羊肚菌的生长,我们作为科技试点种植了0.2公顷,菌丝目前长势良好,等看到成果了就给老百姓推广。”白前高兴地说。

  走在村中,一排排整齐的农家乐印入眼帘。“扶贫也要多找一些路子走,给合适的人找到合适的事情。”白前说。目前,他们已经扶持经营10家农家乐,同时配套开设了才艺表演、经营管理等培训班,已有60余人报名参加。

  “现在种植合作社已经成立了,全村的人都参与了进来,还选出了7个带动户,等这些培训班的村民学出来,我们就成立旅游合作社,我们这里有山有水,还靠着青海湖大旅游圈,如果经营得当,一定会有很多人来。”白前信心满满地说。(陈曦)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