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县:积分制管理让干部“动”起来

24.04.2015  22:52
核心提示:   在加强“三基”建设工作中,平安县古城乡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在全乡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打造示范带动、奖优罚劣、动态管理新平台,实现党员精细化、科学化、规范

   在加强“三基”建设工作中,平安县古城乡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在全乡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打造示范带动、奖优罚劣、动态管理新平台,实现党员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古城乡党委对管理对象进行了合理分类,制订了《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细则》和《机关党员积分制管理细则》。并结合农村实际,又根据党员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以支部为单位,将农村党员划分为甲、乙、丙、丁四类。甲类: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是党员的村委会主任、监委会主任、妇代会主任。乙类:在家的无职党员。丙类:流动党员。丁类:年龄较大、长期生病或行动不便,需要他人照顾的特殊党员。

  为了使党员民主测评有依据,古城乡党委引入量化积分指标,使党员考评规范化。按照制度设计,党员积分一般由日常行为积分和民主评议积分按8:2的比例构成。日常行为积分包括基础分、奖励分和倒扣分,管理对象不同,基础分也有所区别。同时,建立党员教育管理积分记录登记册,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积分登记,确保每位党员的最后积分公平可信。通过指定专人负责积分核实登记工作,采用支部记录积分、普通群众建议积分、党员评议积分等渠道进行积分登记,从而确保每条积分都有出处、都有依据。另外,将数字积分转化为现实工作推力,以支部党员总数的5%、10%、80%、5%(四舍五入测算人数),确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党员,并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同时,将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的村委会主任、监委会主任、妇代会主任的评定结果与年终业绩工资发放挂钩,对不合格的党员及时调整出村“三委”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