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呼叫,平安应答” ——海东市平安区的“数字经济+就业”探索

04.01.2023  08:54

   【编者按】 “数字改变生活!”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当今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形态。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四化”协同推进,不仅加速了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创造了更多就业空间和就业机会,辐射并带动着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通过国家税务总局的协调和帮助,引入阿里巴巴将当地实际所需与平台数字技术精准匹配,一场以数字经济为依托的帮扶计划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而其中,具有开创性的“数字化就业”,对提升当地就业质量以及全省人才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改变,不止一点点……

蚂蚁服务星站”职场内景。 (平安区政府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22年,“蚂蚁服务星站”作为青海第一个数字化就业职场,及阿里公益和蚂蚁公益在全国县域第五个数字化就业职场落地平安区。截至目前,不仅解决了150人的就业,更改变了当地百姓们的思维——“数字化将帮助我们安身立命,并创造美好的未来……”

  借助外力以数字化为支撑的乡村振兴人才难题在海东市平安区开始有了突破。

“蚂蚁服务星站”。摄影:芈峤

  一场企业与政府间的双向选择

  2022年5月17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发布《欠发达县域数字化就业价值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县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93%,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4%,包含中国大部分的农村人口,然而县域经济总量只占全国GDP的53%,尤其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县域,存在着产业发展落后,人口外溢,乡村空心化等问题。

  毋庸置疑,欠发达县域的发展是乡村振兴必经之路。但产业基础单薄、人才匮乏、市场缺乏活力等问题,严重阻碍着县域经济发展。

  平安区工信局局长李庆宏告诉记者:“平安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兰西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明显且极具潜力,但人口基数小产业基础单薄,使得人才流失问题不得不被重视。”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优化就业结构、促进创新创业、培育新增就业以及开辟就业新空间等方面都开始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那么,阿里巴巴等头部数字经济平台的支撑又给平安区带来了什么?

  2022年11月15日,在“蚂蚁星服务站”工作的罗小平拿到4800元的月工资,他告诉记者:“上班就在家门口,收入可观,也能照顾因病失明的父亲,这个工作我非常满意。”

  平安区就业局局长祁毓虹介绍,自阿里巴巴在平安区先后实施了“蚂蚁数字木兰项目支持的假发社区工厂”“蚂蚁服务星站”等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后,不仅解决了本地青年劳动力、女性劳动力、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吸引了海东六县区、省会西宁、青海其他地区甚至甘肃省临近区县的返乡青年和大学生来平安区就业和发展。另外,平安区当地百姓上班就在家门口,有助于照顾父母、养育子女,增强和家庭的联结,促进家庭和睦,“留守子女”“空巢老人”等现象得以缓解。“这是一个优质的就业项目,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民生项目。”

  人才聚,产业兴。随着人才的逐步集聚以及阿里巴巴数字平台的扶持,平安区及周边县区的中小企业都开始触网发展,一个个高质量“青货”实现了借网“出青”。

  平安区副区长苏铧烨作为分管领导说:“年轻人代表了潮流和趋势,希望未来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在平安区安居乐业,为平安区注入强劲的经济活力,从而带动吃喝玩乐游购娱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并且,平安区决心牢牢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吸引更多的数字经济业态落地平安,致力于将平安区打造成西北地区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就业重镇。

  反过来,谈及“蚂蚁服务星站”落户平安区,离不开阿里公益和蚂蚁公益对阿里公益乡村特派员县域的定点帮扶,也有企业经营的统筹考虑。

  蚂蚁服务星站管理负责人、平安区爱豆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荣介绍说:“‘蚂蚁服务星站’通过引入天猫优享、天猫国际、考拉海购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的后端客服业务,组织培训平安区的适岗青年变身电商店铺的‘店小二’,为来自五湖四海的电商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当然,这其中也有用工成本的提高,全国电商客服人员逐步退出长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的因素。

  一方退出,一方加入。全国“客服产业”的迅速转场,给了欠发达地区又一次机遇。阿里巴巴公益驻平安区乡村振兴特派员莫当科从专业角度分析,当今客服早已从简单的被动服务转为互动式运营,其间与客户的每一次简单沟通都是收集大数据及掌握流量密码的重要渠道,平安区以在线客服这一小切口迅速切入,不仅解决当地年轻人就业,更为地区实现数字经济业态注入内部动力,而各电商平台又节约了成本,这场双向选择可谓共赢。

杨丽萍处理日常管理工作。 (平安区政府提供)

  开启自下而上的就业新变革

  2022年7月22日,平安区“蚂蚁服务星站”启动暨平安区数字就业中心揭牌仪式顺利举行。在仪式上,阿里巴巴集团FC事业部周珂加感慨地说:“在这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异常给力的平安速度。”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蚂蚁服务星站”的筹备与建设过程颇为艰辛。从选址到装修,从招募到培训,除了克服物流停运、工期不足等各方面不利影响,平安区为了加快数字就业的步伐,当地干部有的拿出自己家里的冰箱、微波炉等家电支援到建设现场,有的干部为了加快工作进度自己垫资采购机房所需的服务器设备,有的干部动员自己的亲友从西宁捐赠一批办公家具……

  工期与物资上的困难都可以克服,最不容易的还是招募中当地百姓的不了解和传统思想造成的顾虑。

  “我来‘蚂蚁服务星站’上班是就业局推荐的,当时没给家里说太多就来了,虽说自己在星站工作很快乐,但是家里人不清楚‘蚂蚁星站’具体是做什么的,被误以为‘做传销的’‘送快递’,家里人怕我被骗,多次劝我换工作。”去年4月,作为职场早期入职的杨丽萍说起家人对自己工作的误解,哭笑不得。

  “刚开始做招募工作,公告写招聘互联网客服,有些人不懂工作内容,更有些年轻人报名家里人反对认为工作存在风险,在区就业局和宣传部出面后,很多人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莫当科说,“为了打消老乡们的顾虑,能让在职场的每位年轻人放心工作,我们不仅每天都跟职场的员工谈心,为大家讲解互联网企业的文化与要求,让大家尽快匹配业务要求,还专门组织员工开放日活动,邀请员工的家人来职场参观。”

  当地百姓的顾虑在“蚂蚁服务星站”工作人员和区政府不懈的努力下慢慢消除,随着各项工作的逐步深入,慢慢地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员工,加上开心愉悦的工作氛围和较为稳定的收入,现在蚂蚁星站已经是平安区年轻群体中最好的工作之一。

  从心存疑虑到逐步适应,从摸索前行到游刃有余,在一批批年轻人的先行先试、口口相传下,蚂蚁星站成为了海东地区人人都想要加入的“好工作”。从最早的20多人到现在的上百人,平安区数字职场的队伍也越发壮大。同时,平海区数字经济产业链条也开始环环相扣,越发牢固。

  对青海数字经济发展颇有研究的青海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刘雅君认为,目前,数字化领域是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人员就业创业的蓝海。一方面,互联网下沉带来的数字化就业下沉,降低了就业门槛,惠及众多就业群体;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催生了众多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也创造出来众多的新岗位、新兴职业,为我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开拓了新空间和无限可能。

平安区假发社区工厂的就业妇女。摄影:芈峤

  “唤老乡,回故乡,建家乡”

  2022年10月26日,家住省会西宁的陈女士在天猫国际购买了一只名牌手包准备作为奋斗一年对自己的奖励。但是,物流信息的长时间不更新让陈女士怀疑快递丢失,售后客服多次耐心地帮陈女士沟通协商后,陈女士待疫情恢复第一时间拿到了自己心仪的手包。而让她想不到的是,这个不厌其烦服务周到的客服和自己处一个时区,而且两地直线距离不超过50公里。

  如今,在海东市平安区一群平均年龄24岁,62%为返乡大学生,每天朝气蓬勃坐在电脑面前敲击着键盘,为来自五湖四海的电商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同时,用自己的专业性体现了什么叫做“全国呼叫,平安应答”!

  2022年12月13日,走进“蚂蚁服务星站”,“梦想在这里起航”的字样映入眼帘。马荣介绍:“服务行业是没有天花板的,只要你勤奋努力、专业专注,就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杨丽萍从第一批客服人员已成功晋升到服务星站的管理团队。在这之前,她自己开过店铺、做过销售、当过全职母亲,很多职业的选择只是为了生存,当然也想过离开平安区去外地选择更多的机会。但如今,这份工作给她带来了稳定感与获得感。她自己坦言,与自己之前从事过的职业相比,这份工作是她“成就感和价值感最高的工作”。

  杨丽萍还告诉记者,她介绍了很多身边的年轻人来“蚂蚁服务星站”工作,有些是外地毕业的学生,有些是想借助电商平台的创业者,还有些是对未来迷茫的同龄人,不论目的如何,她都认为这里是一个好的选择,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是一个积蓄人生能量的“加油站”和建设家乡的“新通道”。

  2022年,平安区入选为蚂蚁公益“数字木兰”重点县城,蚂蚁公益“数字木兰”专项基金协同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以“授人以渔”的方式支持平安区的产业发展,一方面引入服务星站、假发等业务合作,另一方面匹配40余万元公益资金用于培养当地的员工技能和管理运营能力。

  看着由自己一手打造起来的平安区“蚂蚁服务星站”,莫当科充满自信:“星站筹建至今,中间有离职的员工到电商企业负责电商平台运营,很多人来到这里也学习到了电商运营相关的知识,为以后自己开淘宝店积蓄能量。相信随着平安数字化就业规模的扩大,人才的虹吸效应越强,同时数字经济人才的输出也会越来越多。”

  刘雅君对此认为,“蚂蚁服务星站”提出“唤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为青海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并通过培养数字化人才、提升当地教育质量和优化职业教育等方式形成了“引回来”“留得住”“促发展”的人才振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