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有个百岁画家

05.01.2016  18:46

天气很冷,远远地就看见老人等候在路边,身形清瘦,腰背直立,穿着一件黑色的旧棉袄,但精神格外好,说话铿锵有力,走路大步向前,无法将这副模样与99岁的年龄相结合起来。他叫张忠义,是一位民间画家,我们有幸赏阅了老人的书画作品,这些画中,有一半是过两米的巨画,有牡丹、有松柏、有亭台,有静谧、有喧嚣、有气势。一幅幅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动静结合,松柏间错落有致,花朵中层叠相间,高高低低、细细密密。让我们叹为观止,由衷地敬佩这位年近过百的老人,没有受过专业的学习培训,也没有可借鉴的画册作参考,张老先生只是凭借自己的想象,晚上睡觉前在脑海中勾勒好,早上起来就开始下笔作画,先用黑笔将这些图形的轮廓画好,然后调配上色,仔仔细细,一笔一画都在绘就他的人生和梦想。

  张老先生的家里很清贫,一件不大的房间,在光线最好的窗前,简易地安置了他的工作台,上面满是装了各色涂墨颜料的瓶瓶罐罐,粗粗细细的画笔插在一个破旧了的笔筒里,案上还有一些待完成的作品。招待我们入座后,张老先生拿出一捆竹简做的工具袋,小心摊开,上面插满了各色各样的画笔,可见这是他的心爱之物。老人拿起画笔准备为一副“牡丹图”上色,调好颜料,开始一笔一笔将一片片花瓣由外至里染成了橘色的渐变色,下笔仔细又熟练……

  听张老先生聊起他的这一生,犹如听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他原是临夏人,回族,从小吃苦耐劳,自力更生,12岁离家,在外面给一些小店当杂役,16岁学木匠,常年在师傅家里一边学习木工,一边给师傅家里打杂。后来又四处奔走拜师,学习锻造石头、打铁、雕刻、建筑等手艺。待到年龄渐渐大些,就跟着亲戚朋友四处游走,靠自己的手艺,靠自己的毅力,度过了自己儿时的艰难。来青海,是别人帮忙介绍来修清真寺的,虽然没读过书,可他对于建筑样样精通,石材的多少,木料的大小、所有建筑的花费预算、给工人发工资等等事宜都打算得精准无误,妥妥贴贴。由于那个年代缺乏像他这样有手艺的人,所以他不仅仅只是给回族人修寺,还给汉族人修庙宇、给藏族人修佛堂。他告诉记者:“虽然我有自己信奉的宗教,可是在我心里,没有民族隔阂,只想尽力帮助他人,哪里需要我,我就会去哪里。”

  在这些建筑上面,他同样发挥着他的另一个长处,就是画画。很多青海本地寺庙里的回画、藏画、汉画等图案都是他画上去的,很多人称赞他的民族图案画得精巧绝伦,优雅别致,所以会专门请他去绘画。这一驻扎就是六十年,漫长的岁月里,张老先生遍足青海多地,海南、海西、海北、海东等地为人兴修庙宇、雕刻木工、油漆桌椅、画棺材、打铁等等。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张老先生的儿子中年遭遇车祸,不幸离世,留下四个孙儿,女儿也外出打工,留下两个外孙。如今,六个孩子大到十三岁,小到三岁半,都留给老两口抚养,张老先生年纪大了,干不了活儿,生活拮据,只能靠作画卖画维持家用。尽管生活如此,老两口却很乐观,每日闲暇时和邻居们聊天、一起锻炼身体,还把孙儿管教得乖巧懂事。

  张老先生现今住在平安区,生活拮据不易,在此附上几张他的作品,喜画之人可以联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