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出平安 “理”出民心——格尔木市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09.10.2017  13:28

编者按

近年来,我省各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聚集突出问题,精准发力,注重改革创新、注重强基固本,不断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各地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长治久安的生动实践,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本报今日起开设《喜迎十九大·平安青海》专栏,将陆续推出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全国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及个人的典型事迹报道,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敬请关注。

坐落于青藏高原腹地的格尔木市,处于青藏新甘“四省通衢”的交通要道,辖12万平方公里,居住着34个民族30余万群众,是稳疆固藏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作为新兴城市,格尔木市具有战略地位重、多民族聚居、外来人口多等特点,平安建设工作也在不断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思路。根据多年实践的摸索,以网格服务、一站式服务、信息建设、“微创新”等为载体,格尔木市牢牢地把握住了平安建设工作的主动权,“治”出了平安,“理”出了民心。

整合效能,下好平安建设“一盘棋”

运用网格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格尔木市将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了“全市一盘棋”的局面。

“地域相连、习俗相通、资源共享、人员相熟、便于管理”的原则,格尔木市化整为零,把全市按单位型、小区型、出租房屋型、商户网点型、特殊人群聚居型等类别,划分成了213个工作网格,推行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的精细化、网格化动态管理,从而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治理难题。

网格化管理中,格尔木市把服务民生作为切入点,以服务促和谐,在办事不便的农村地区,建设代办点、发展代办员。目前,全市规范整合了300多个综治暨平安建设机构、9个服务中心、47个村级事务代办点、170多名专兼职代办员。群众跑路少一点,矛盾自然就少一些。

一张网格,可以承载多种多样的职能。今年4月,格尔木市公安消防支队依托格尔木市社会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建立了社区消防“网格化”管理平台,预防居民住宅区、小微场所火灾事故尤其是“小火亡人”火灾事故的发生。

流动人口是网格化管理的一个复杂环节,如何把这些“客人”纳入网格化管理,格尔木市动了一番脑筋,立足新型工业化城市客大于主、流动人口不流动的实际,格尔木市将流动人口作为新市民对待,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抓好动态登记、定期查访、重点管控。而通过推动就业、就医、社保、子女入学、职业培训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员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也大大增强。

在网格化服务做深做细的同时,格尔木市建立了以各级综治中心为依托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派员进驻或网络可视化办公等形式,形成有机整体,共同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社会治安相关公共管理服务。综治中心设置领导接访、纠纷受理、法律服务、人口服务等窗口,实行服务全覆盖、信息全知晓、矛盾全掌控、办事全简化,方便群众办事。

以新应新,创新治理“会治更会防”

时代在不断变化,工作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为此,格尔木市创新工作手段,以信息技术等为依托,实现了社会创新治理“会治更会防”。

“天网”、“地网”相结合,问题纠纷早掌握。天网,是融视频监控指挥、互联网+信息集成应用、职能部门智能办公于一体的应用系统。地网,是利用武警、公安等专门力量和社区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深度配合的监控体系,全天候、多层次的立体化监控网络就此形成。

石油社区是格尔木市人口多、单位多的一个大社区,这里的督察队实行24小时巡逻制度,每晚10时准时鸣笛,提醒居民关好门窗、气阀,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维护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格尔木市还开展了网吧“净网”行动,积极推进“净网先锋”软件运用及管理,实现了网上重点人员的网上网下联动管控。健全完善了148家旅店业信息系统,在市区重要路段安装布控侦察设备20余套,对群众反映突出问题较集中区域安装了4处监控视频。

矛盾网络化是近年来的一个新趋势。格尔木市以新应新、以变应变,把“网络留言”作为矛盾纠纷处理,建立网络舆情员队伍和“平安视界”微信群,对劳资纠纷、物业服务、公共安全、教育医疗等各类纠纷,第一时间发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回应,并建立了第三方介入的6个行业性、专门性调解委员会,使群众顺气、解结、纳言、化怨。

对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以及征地拆迁、农民负担、社会保障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格尔木市做到了应评尽评。2015年来,先后对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乌图美仁乡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星园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等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风险性进行了评估。

为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格尔木市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接待和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对全市危化品储存仓库等场所开展安全督察,加强交通、消防、生产、校园、食品药品生产、寄递物流行业、文化市场清理整治等领域的公共安全预防和问题排查整治力度,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安全感。

化小为大,“微创新”促进“大平安”

虽然处在同一座城市,但不同社区、不同单位、不同行业都具有各自的特性,格尔木市采取以“微创新”活动促进“大平安”的办法,倡导各社区、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形成各具特点的工作方法,把平安创建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末梢。

近几年,格尔木市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轻微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如果处置不及时,将导致交通堵塞,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今年5月,格尔木市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快速理赔一站式中心,中心设有警务室和“中国平安”等8家财险公司的事故保险理赔点,对1万元以下的轻微车损事故进行方便快捷的一站式理赔,为促进格尔木平安和谐交通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以此为例,“两官两警一律”(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司法干警、律师)进社区、医院警务室等等一系列“微创新”活动在全市落地生根,大大丰富了平安创建的内涵。

而在城市最基础的管理单位——社区,也形成了各具特色又紧扣主题的平安创建方法。建兴巷社区探索创新了基层群众矛盾纠纷问题化解工作的新方法,设立了远程联动调解系统,实现了社区、街道、工行委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以及市民接待中心的网上联通;石油社区致力打造“服务型”社区,通过深入到居民家中开展生活有困难必访、工作失业必访、家庭有矛盾必访、生病住院必访、重大节日必访、孤寡老人必访等“六必访”,为居民群众提供特色服务,帮助解决生活、就医、就业、邻里纠纷等困难。

育红巷社区通过“五小工作法”深入推进“平安社区”创建,讲清小道理、开展小活动、宣传小人物、解决小问题、做好小事情;西城区辖区金峰路街道河滩、金北和金南社区等针对流动人口和穆斯林群众较多的实际,采取在寺中设立调解机构和宗教上层人士参与纠纷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实行“十户联防制、百户户长制”,完善片区网格工作,服务流动人口。

今年,格尔木市获颁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荣誉称号,这是全市30万人民对平安建设工作支持和肯定的结果。以此为动力,格尔木市将继续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幸福感的突出问题,持续探索青藏新甘交汇区社会治理创新之路。(黄瑾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