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和谐发展乐章 打造平安青海样本——全省各地平安建设基层典型培育工作亮点扫描

18.11.2015  18:31

  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光荣深入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河卡镇调研

  编者按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坚持以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思路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平安创建,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矛盾问题,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确保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共享,努力把平安筑牢在群众身边。为集中展示近年来各地平安建设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本报今日推出《把平安筑牢在群众身边》系列宣传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老百姓说,平安是福。为深化平安建设,2013年下半年,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光荣在基层调研时提出,要结合推进“枫桥经验”青海化和“平安细胞”建设工作,在全省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典型培育活动。

  2014年4月,全省确定了163个乡镇(街道)、社区(村)作为基层典型培育对象。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全省各地结合自身特点,一个个平安建设基层典型代表成功培育,激活了平安建设的“末梢神经”,解决综治平安基层基础薄弱的突出问题。

  西宁市南川东路街道:

  社区服务好助手“指尖微管站”

  今年来,西宁市城中区在南川东路街道建成了以社区办公、居务公开、事务受理、信息采集、监督反馈等为一体的社区“指尖微管站”,用一台平板电脑,实现“点对多、多对多、互通互动、快捷传递的立体化、多元化、形象化”的服务模式。

  “指尖微管站”用10个功能模块,贯通10大为民服务线,实现工作联动更加到位。

  社区介绍模块包括社区概况、社区网格、社区党委成员、纪律检查委员会、社区居委成员、居务监督委员会、社区服务项目七个小版块,全面反映了社区基本情况和组织架构。

  打开社区微信,微信平台就变成了社区“掌上电脑”。所有电子信息一览无遗地展现在居民眼前,包括政策宣传、办证流程及注意事项等等。

  通过建立点击积累、互动交流、合理化建议、公益活动的微信交流奖励机制,吸引、激励全体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构建起互帮互助、互教互学的和谐社区环境。

  “指尖微观站”具有信息采集、监督、反馈的功能,南川东路街道以“指尖微管站”的各类功能资源,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创新打造了多项社区服务新模式。

  达日县达沃社区:

  网格化管理推进平安建设

  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吉迈镇达沃社区依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管辖面积等实际情况,达沃社区以路为界划分为3个区,13个网格,网格员13名,做到“网中有格,格中定人,各负其责,全面覆盖”的网格模式,建立“人、地、物、情、事、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基础信息库,网格员及时了解、上报并解决网格中发生的各种事情。

  在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中,调整充实了法律咨询队和义务防范队等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分块分批进行网格巡逻。关注和掌握不稳定信息和信访信息,使社区在第一时间掌握居民动态,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及早介入、及时协调落实。

  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之后,社区的在职党员、离退休老干部、社区居民参与担任了网格员,参与社会管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不仅壮大了社区的服务力量,还减轻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效率。

  西宁火车站:

  立体防控筑平安

  今年以来,西宁市城东区针对新建西宁火车站及周边社会治安管理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多措并举建立了火车站地区综合治理立体化防控体系。

  将火车站划分为核心区、交通枢纽区、商贸物流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确定了牵头部门和主要职责,。

  在3个防控区域安装了496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的基础上,在火车站周边区域和火车站周边楼院小区、街面商铺加装100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形成了区域技防防控网,并与城东区数字化指挥中心对接,实现了整个火车站区域监控无死角全覆盖。

  同时,将每周五23时开展各种突发案(事)件应急演练纳入长效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在火车站区域内已开展不同形式的处突演练29次。组建了11个专业巡逻组和4支群防群治队伍,坚持24小时治安巡逻,24小时接受群众报警与求助。

  截至目前,共排查解决各类矛盾纠纷289件,检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7起,整改率达100%,实现了区域平安、稳定、和谐的目标。

  贵德县二连村:

  惠民生促和谐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二连村距县城15公里,全村共150户570人。近年来,尕让乡二连村着力从发展农村经济、保障民生、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小平安推动大和谐。

  二连村两委领导班子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消化村内富余劳动力,为村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化解小矛盾、小纠纷,真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推选出10名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热爱治安工作的群众组成治安联防队,加强治安巡逻和防火防盗工作。

  设立文化活动中心和法律图书角,每逢节庆和农闲时节,男女老少走进文化中心看书、读报、下棋等文娱活动,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需求,遏制和避免了“黄赌毒”等不健康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建立微信平台,发送政策、法规、通知等信息,让村民更加便捷地享受公共服务;添置喇叭10个,实现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召集处置、村务活动第一时间通知。

  天峻县城西社区:

  群策群力建家园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城西社区自开展基层平安建设典型培育项目以来,搭建“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建立汉藏双语服务、全程代办等工作机制。

  依托社区警务室、社区调委会、社区法律服务窗口建立联络站,有效整合司法所人员、社区民警、社区调解员、网格信息员、楼栋长和志愿者等力量,构建了“调委会+专业律师+法律志愿者”矛盾调处新模式。以法律服务预约、法律咨询和代写法律文书、代理诉讼等服务为主要内容开通法律在线服务移动平台,让社区居民享受更加方便快捷的智能服务。

  与辖区34家驻区单位签订了《社区共建协议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协调机制。以“户户联防、店店联防”为支撑,建立了由20人组成的群防群治队伍,深入居民小区、市场开展治安巡防工作。

  以矛盾纠纷调解室为依托,每周安排律师及调解员在社区坐班,接受咨询,调解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今年的14起矛盾纠纷都成功化解。

  乌兰县茶卡社区:

  推行“一三三”治理新模式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茶卡社区在基层典型培育工作中,积极推行以“一三三”为内容的社区治理模式,不断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突出党组织这一核心,将退休老党员吸纳入社区管理,充分发挥老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夯实了党在基层社会中的执政基础。

  靠实三个依托,稳步推进社区管理新模式。一是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为依托,组建志愿服务小队,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二是以社区综合服务站为依托,建立温馨调解室、社区警务室等,努力提高社会治安管控质量;三是以社区法治文化广场为依托,积极宣传政策法规增强了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引导力和感召力。

  搭建三个平台,全面开创社区治理新格局。一、构建沟通交流平台。将社区建设成为居民与各主体之间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提升居民对社区的信任感和支持度。二、构建文化展示平台。倡导居民弘扬传统文化,融合先进文化,营造独特的茶卡社区文化。三、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安装了茶卡镇社会管理综合系统平台和社区居民便民信息查询平台。

  治多县:

  创新平安建设新路子

  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中西部的治多县,创新“平安治多”建设新路子,开展了平安建设星级创建活动,提升平安建设创建水平,打造一批基层平安建设典型。

  治多县、乡、村(社区)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均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平安建设星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4个星级创建督导组。制定星级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将平安星级建设星级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综治考核范畴,实行“一票否决”。

  治多县综治办同上级有关部门签订了基层典型培育协议,妇联、村(社区)同辖区居民群众签订了星级“平安家庭”创建协议书,各地各部门也同下属单位签订了星级创建协议书。

  以平安星级创建为抓手,采取以点带面、“滚雪球”的方式,培育出了一大批星级平安乡镇、星级平安社区和星级平安单位。同时制定了《治多县平安星级单位、乡镇、社区等动态管理办法》,对获星乡镇、单位、社区等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星级创建工作出质量、上水平。

  尖扎县智合滩移民社区:

  打造宣传政策主阵地

  成立于2013年7月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马克唐镇智合滩移民社区,是今年省综治办确定的全省综治(平安建设)基层典型培育项目之一,主要服务对象为前脑山区移民。

  社区以“加强民族团结、创建和谐社区”为工作目标将社区打造成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的主阵地。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和以案释法教育社区居民真正懂得“稳定是福、动荡是祸”的道理。社区专门设立了民族团结宣传岗,组织开展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理论培训班。成立社区文艺队和老年书画协会,组织开展各类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增进了社区居民间的感情。

  同时,积极发挥社区矛盾纠纷调委会的作用,截至目前,共排查各类隐患和问题6起,成功调处和化解5起,调处率达到83%,实现了零上访。

  海晏县城东社区:

  “一站式”服务促稳定

  近年来,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城东社区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各项工作,情报信息收集研判、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重点人员管控帮扶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形成了制度健全,社会氛围良好,群众基础扎实的工作格局,使城东社区应对不稳定事件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城东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室以“小事不出家,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为目标,及时受理、公正调处民间矛盾纠纷及其他疑难纠纷。综治服务站以服务管理好辖区内的群众,将涉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人员全部纳入视线,落实管控责任,及时发现、通报、核查、管控各类重点人员,实现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无缝对接”。治安防控室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辖区内突出的治安问题。

  城东社区“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综治工作基础,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需要,实现了辖区和谐稳定和群众安居乐业。

  玛沁县拉加社区:

  突出“三大员”主力军作用

  近年来,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拉加社区以“平安建设”活动为载体,以矛盾纠纷化解、重点人员帮扶管控、社区信息化建设、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为抓手,依托各类基层组织,积极探索基层社会管理新路径。

  2003年9月,拉加镇拉加社区成立,不断壮大基层群防群治力量。动员发动辖区群众共同参与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基层群防群治工作,充分发挥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共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在拉加社区全面建成了基层社区巡逻员、联络员、信息员队伍,同时,结合社区划分网格,突出“三大员”主力军作用,提升拉加社区整体群防群治能力;积极邀请有关人员座谈、谈心,共同参与社区民主管理、调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共同促进基层群防群治工作开展。

  兴海县城东社区:

  “3456”机制推进平安建设

  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子科滩镇城东社区为了能更好地开展社区工作,积极创新举措,推行“3456”工作机制。

  城东社区移民较多,在做好移民管理各项工作中,积极探索建立了“三助、四员、五百、六必访”工作方法,“三助”即社区两委班子在移民区开展助学、助贫、助残为主要内容的“三助”活动。对移民区内的贫困、失学、残疾、困难家庭进行摸排、调查,为他们提供思想工作到位、指导到位、援助到位的“三到位”服务。“四员”即政策宣传员、网格管理员、关爱帮教员、治安协管员。共建立“4050”治安巡逻队5支25人。“五百”即开展“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愁、暖百家心、办百家事”活动,及时了解移民区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牢固综治“第一道”防线。“六必访”即对特困户、老党员、下岗失业人员、家庭矛盾、新婚夫妻、新入住居民必访,及时了解群众困难,建立基本信息台账,扎扎实实地搞好移民区各项综合工作。

  化隆县东一村:

  “1+6”工作法打造新农村

  近年来,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东一村针对“拉面经济”发展壮大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不断增多的实际,积极创新农村新型治理模式,推行“1+6”工作法,即依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实行“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便民服务措施多样化、社会治安联防科技化、留守群体关爱亲情化、村级经济发展专业化、村容村貌整治经常化”为内容的“六化”服务,着力打造稳定、和谐、平安、幸福、富裕、美丽新农村。

  东一村依托村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六化”服务,村内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社会治安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理念深入人心,基层平安创建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初步形成了具有化隆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平安建设新亮点。

  玉树州杂多县:

  “八进社区”打造平安杂多

  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摸索建立了一条符合杂多县情的社区管理新路子,搭建了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沟通交流、服务群众的新平台。

  杂多县县城萨呼腾镇共设9个社区服务站,每个社区服务站管辖800户至1000户居民,每个社区服务站设有团委、妇联、城建环保、文化教育、民政救助、综合治理、民族宗教、国土管理、计生卫生专干等9个职能岗位,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杂多县社区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对9个社区工作站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

  杂多县为各社区制定了“八进社区”的工作目标,即文明进步进社区、生态环保进社区、传统美德进社区、政策法律进社区、发展致富进社区、民族团结进社区、稳定和谐进社区和党团工妇组织进社区。杂多县充分发动居民智慧力量,不断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实现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和谐平安的新型社区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

  “五老”人员保平安

  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今年被列入全省基层典型培育建设项目村之一。

  该村组建了由村老党员、卸任村社干部、有威望的老村民、老调解员组成的矛盾纠纷调处小组。在具体工作中,调解员以逐户走访排查和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逐件按诱因、时间、涉及人员、事态发展预测等要素区分性质,建立了矛盾纠纷库、困难问题库、意见建议库,实行随时调处、销号办结的工作流程,初步建立了以主动性查访、预警性化解、责任制包案为特点的村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同时,为充分发挥好群众自治作用在基层典型培育中的主体作用,组建了由村老党员、卸任老村干部、有威望的老村民等“五老”人员为主体的监督评审委员会,建立健全了公示、听证、协商、监督等制度,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村务公开、热点难点问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政策法规宣传、综治平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评估考评,有力推进了果洛藏贡麻村基层典型培育工作创新发展。

  大通县:

  努力打造魅力和谐景区

  今年以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打造百里文明风景线,组织开展了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办确定的平安建设典型培育项目——国家森林公园鹞子沟平安景区典型培育工作。

  大通县以“三个强化”,为平安景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强化领导,工作重心下移到典型培育工作中。二是强化保障,人财物倾斜到典型培育工作中,投入50万元打造平安景区。三是强化责任,把工作重心凝聚到典型培育工作中。确定了项目建设内容、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限。

  大通县还采取“三项措施”,扎实推进平安景区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万元建立了东峡镇平安景区信息中心,建立了由“人口管理、网格管理、综合管理、平安联防、视频监控和应急管理”六大模块组成的智能化信息平台。二是开展“法治文化进景区”活动。在“法律八进”的基础上,开展“法律进景区”活动。三是以“四化”建设强力推进平安景区建设。以“网格管理精细化、治安防范科技化、景区安全责任化、防控预警信息化”的社会治理理念全力打造平安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