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美青海旅游亮点纷呈

23.02.2016  10:44

  2015年,是砥砺前行的一年,是催人奋进的一年。全省旅游行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全国旅游“515”战略为统领,以“生态文明旅游年”为主题,以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发展乡村旅游和自驾车旅游、推动旅游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创新发展理念,优化旅游布局,实施翻番行动,开展全省旅游“春潮”行动,深入推进旅游品牌战略,扩大旅游供给,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大美青海”旅游升级版,全省旅游业逆势上扬,实现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315.4万人次,同比增长15.45%;实现旅游总收入248.03亿元,同比增长22.8%。主要呈现以下亮点:

   持续打造大美青海努力建成旅游名省

  为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化发展,召开全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回顾成就,谋划发展。省政府先后出台《青海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等8个政策指导性文件,从政策、金融等多方优化环境,助力旅游产业发展。在全省旅游工作推进会上,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省直机关部门签订了《全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任务分工责任书》。对青海旅游工作,汪洋副总理给予了高度评价:“青海举全省之力抓旅游,思路清晰,特色鲜明。并请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

   补短板促服务着力抓好“厕所革命”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旅游厕所建设的指示精神,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厕所建设专题会议”,明确任务分工,促进全省旅游厕所建设工作。2015年,我省共投资专项资金6540万元,其中,国家旅游局厕所建设专项资金1540万元,省厕所建设专项资金5000万元,共新建、改造旅游厕所603座,目前,已完工310座,2016年旅游旺季来临前可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巧打“时间差”掀起青海旅游“春潮行动”

  从2015年2月中旬至5月底,省旅游局掀起青海旅游大干100天的“春潮”行动。围绕抓景区环境优化、抓服务质量提升、抓旅游产品打造,重点整治脏、乱、差现象,提升景区品质;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行动,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文明服务,着力营造文明、有序、安全的旅游环境。各级旅游部门、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将“春潮”行动作为打造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建立完善景区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依法治理旅游市场秩序,着力营造文明、有序、安全的旅游环境,为旅游旺季的来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持续加大“大美青海”旅游品牌宣传

  继续在央视播放“大美青海旅游宣传片”;借助区位优势,在北京、上海、广州公交站点展示“青海蓝”为主题的五种色彩系列旅游宣传广告;组织旅游企业赴省外开展“大美青海旅游专项推介会”,分别启动福建、广东、江苏等省“万人畅游大美青海”活动。参加2015中国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2015中国(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在昆明成功举办“大美青海·共享之夜”旅游推介会等。

   倡“文明旅游”新风塑造青海旅游形象

  为进一步加大面向公众的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提示纠正出游活动中的不良陋习,省旅游局举办全省出境旅游领队培训班、全省赴台旅游领队人员培训班、出境市场文明旅游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联合西宁海关举办进出境旅客通关业务知识培训班;通过各种媒介平台,发布文明旅游温馨提示;开展“诚信经营、文明旅游”宣传月启动仪式;举行青海旅游志愿者启动仪式和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颁证大会,青海首批200名旅游志愿者和227名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正式上岗服务。

   抢抓“一带一路”新机遇促进多方合作共赢

  组织“青藏铁路沿线旅游推广联盟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国青藏铁路沿线旅游推广联盟西宁宣言》;召开青海与西藏两省区第一次旅游联席会议,贯彻落实《青海省旅游局、西藏自治区旅游委员会战略框架协议》;启动“美丽中国——大美青海丝路行暨青海与港澳旅游交流合作活动”,省内部分旅行社与香港、澳门旅行社签署合作协议,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作为,加强各方务实合作、强化工作对接,进一步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创新宣传传播途径力促“大美青海”深入人心

  为适应旅游发展新业态,促进“线下线上”旅游齐发展,从“微”起步,开通了公众号为“青海省旅游局”的“两微一端”,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官方微博和腾讯微信客户端。其中,青海湖畔的“快闪”和浪漫花海门源的“快闪”,成为各大知名视频网站热播视频,引发境内外网民广泛传播,播放量达数百万次,创造了青海旅游视频传播的天量历史,粉丝数以万计,借“微宣传”,成为2015年青海旅游宣传的新方式。

   多方合力联合主办文化旅游节

  由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省旅游局、省广播电视局、省体育局、省农牧厅、省商务厅共同主办青海省第十三届文化旅游节,是我省文化旅游节举办以来首次联合主办的大型产业融合盛会,以展览、演出、论坛和推介会四大板块为内容,进一步推动了文化、旅游与多产业深入融合发展。期间,省旅游局联合多部门在西宁共同举行了丝绸之路——新兴业态与产业融合论坛和青海旅游产业推介会。

   编制《青海省“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

  编制《青海省“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围绕“持续打造大美青海,努力建成旅游名省”总体目标,着力构建“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旅游发展格局,强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旅游新兴业态,促进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创建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到2020年,接待游客达到4000万人次,省外游客比重占到60%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0亿元,旅游人均消费达到1500元;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达到16万人,间接从业人数超过80万人,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实现旅游人数翻番、实现旅游收入翻番的目标任务。

   “旅游+”推动青海旅游新发展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正在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省政府审时度势,召开青海省“旅游+金融”高峰论坛和全省“旅游+互联网”分享会,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等6家银行分别与省旅游局、青海湖景区、茶卡盐湖、互助北山、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签约旅游项目26项,签约金额达400亿元;省旅游局分别与携程旅行网、腾讯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携程旅行网青海省旅游局官方旗舰馆启动。“旅游+”推动青海旅游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旅游商品研发取得新成效

  为满足游客“购”的需求,我省持续研发、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品牌。在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中,我省选送的旅游商品摘得2金3银的好成绩。其中,“班智达藏香”和“3D玻璃画”获得金奖,“藏宅青稞饼”、“布艺首饰系列”和“热敷盐袋”获得银奖。为推进旅游商品品牌建设,促进特色旅游商品研发,拉动旅游购物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

   冬春季旅游产品不断丰富

  持续打造冬春季旅游产品,省旅游局精选的9大类65项特色活动,全面展示我省冬春季旅游新产品、新线路以及民俗、宗教、体育、冰雪、休闲、摄影等旅游新业态,西宁、大通、互助、乐都、门源、海晏等冰雪旅游产品层出不穷。催热冬春季旅游市场,打造青海旅游“暖冬”,促进我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季节旅游与区域旅游均衡,推动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入境游实现新突破

  2015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65604人次,同比增长27.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876.3万美元,同比增长50.6%。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我省开通三条国际航线的机遇,积极巩固和开拓入境游市场,相继赴国外开展旅游宣传,与世界旅游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政府和企业间达成战略性实质合作框架协议;首次在意大利、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日本、英国的地铁、公交、网络等新闻媒介推出旅游广告和形象展示;组团参加各类国际旅游推广活动,举办“大美青海香港行”、“美丽中国—大美青海丝路行暨青海与港澳旅游交流合作”等活动;设立1000万元入境旅游奖励资金,开拓境外旅游客源市场。

   全域旅游加快推进

  随着我省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大美青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深入人心。各地方抓旅游、兴旅游的理念和措施不断提升,全省各景区游客量不断攀升。2015年,塔尔寺景区接待游客235.46万人次,青海湖景区接待游客165.2万人次,茶卡盐湖景区接待游客131.64万人次。县域旅游不断壮大,门源、祁连、循化、乌兰、同仁、尖扎、德令哈等县市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大关,贵德、湟中、大通、湟源、互助、格尔木等县市突破200万人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新的一年里,青海旅游人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引领,不断加大供给侧改革,落实重点项目建设,满足旅游市场多样化的旅游文化产品,让国内外游客感受“大美青海”的魅力。(青海旅游局提供)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