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西宁晒出医疗卫生健康大账单

25.02.2017  21:07

  青海新网讯

  医疗卫生工作事关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发展好医疗卫生事业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卫计委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以健康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四个扎扎实实”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重大要求,以“两个绝对”为各项工作的引领,围绕便民、利民、惠民目标,把卫生事业发展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强有力地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升市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深化改革

  医改走在全国前列

  “我患有糖尿病,多年来到医院问诊多次,医生从来没烦过,还耐心地解答我的各种疑问,让人很感动。医院还提供免费测血压、量体温等服务,真贴咱老百姓的心!”2016年12月12日,在市人民医院,享受到医疗服务改善成果的武秋群大爷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是市卫生计生委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缓解“就医难”,市医疗单位医患关系改善的一个缩影。

  始终坚信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没有改革就没有创新!西宁医改在全省勇于担当,强化顶层设计,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全面深化改革。2016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市卫计委深入学习习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精神,以高的标准新的定位,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三医联动、上下联动、区域联动为主线,始终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精准发力,压实责任,协同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在更高层次全面完成。

   【公立医院改革】

  在全国率先组建市县乡村四级跨区域紧密型一体化医疗集团,围绕“五项”改革和建立完善“七项”机制上取得实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四提高”。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两优下沉、双输提升、双效提质”工程,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优质人才下沉,促进基层造血功能和输血功能,服务效能和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在国务院医改办对全国100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评估中,西宁市取得了全国第四的优异成绩。

  在深入落实2016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中市第一医疗集团表现突出,被授予“2016年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称号,集团董事长、总院院长王东超被评为2016年改善医疗服务优秀管理者。市第一人民医院被中国医院协会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持续提高医保筹资标准,由550元提高到610元,探索开展医联体医保打包付费方式改革,将医联体作为医保定点主体进行打包付费。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优化“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模式和民政医疗救助政策。全市职工参保率达99.5%,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9.8%。

   【推进药品改革】

  探索建立药品带量采购价格谈判机制,实施网上竞价,探索厂家直采,切实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药品采购价格降幅5%。优化药品购销秩序,压缩流通环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两票制”。继续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省级集中采购、网上公开交易等工作,规范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行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采购国产医用耗材。

   【推进医养结合】

  在全省率先推进“医养结合”,成功入选50个第一批国家级试点城市,拓展服务功能,构建以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形成普遍性服务、个性化服务。目前,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设立老年病科医院达到10所,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与辖区80%以上的养老机构签订协议,着力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目前全市各区县2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36家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群众满意11家乡镇卫生院榜上有名

  真是可喜可贺,2016年,我市11家乡镇卫生院获得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称号!这荣誉来之不易,这背后的艰辛只有这些基层的医护人员自己知道。

  湟中县群加藏族乡卫生院是其中被选为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之一,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都市的繁华,这个卫生院在偏僻的乡村已经开设了10多年。只有5、6名医护人员的卫生院,但却肩负着全乡2377人的医疗服务,院长霍杰在记者采访时说,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乡卫生院已经具备了医疗最基本的条件,内科、外科、妇科一应俱全,各项化验仪器配备到位,卫生院内干净整洁,舒适的暖气也让患者感觉到温暖如春。乡上凡头痛脑热的病人,都是在这里找白大褂大夫进行医治。然而,由于卫生院离县城太远,其中一位大夫的家住在民和,因为离家太远,医护人员往往一两个月回不了一次家,人员流失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卫生院依然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只要有患者来看病就能找到大夫。这就是基层乡镇卫生院所做的一切。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几句简单的几字片语却包含了对乡亲的一种亲情和对患者的一种责任,更是对卫生事业的一种执着。

  卫计委主任桑淑娥介绍:“乡镇卫生院承担着为辖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服务的重要职能,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发挥着上联下通的枢纽作用。2016年,全国乡镇卫生院评比中,我市被推荐的13所乡镇卫生院中,11家乡镇卫生院入选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占全省27.5%,并有4人获得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占全省50%,这是对我市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一次肯定。这将为我市今后进一步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内涵建设等健康服务的综合能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破解医改难题圆群众健康梦

  自开展新医改以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督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以注重破解医改进程中的难题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改革的路径,让更多医改红利惠及群众,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先住院、后结算”】从2012年开始,在全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推行“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新模式。城乡参保居民无需缴纳住院押金即可入院接受治疗,出院时患者只需交纳医保自付部分费用,打破了以往“先交押金后住院”的传统模式,杜绝了病患因交不起押金而延误治疗,从而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三家服务”模式】与此同时,为方便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慢性病等看病就医,减少和控制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压力,积极推行以家庭医生、家庭签约和家庭百姓药箱为工作内容的“三家服务”模式,将审核备案的176种非基本药物纳入“家庭百姓药箱”,向社区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连续的家庭医疗卫生服务,增强城乡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责任医生的信任感。

  中藏医药

  示范带动作用强

  以中藏医药“三名三进”工程为平台,拓展中藏医药服务能力,创建全省示范中医院1所、名科2个、名医7名。

  市中医院康复中心被确定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培育全国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4个,推广中藏医药适宜技术62项,实施国家、省级中藏医药建设项目9项,市级中医特色专科2个,推广中藏医特色疗法23项。组织编发的《中医治未病服务指南》和录制的中医保健操及适宜技术基本手法CD光碟,已在全市各医疗机构内推广应用。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9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行政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中医“简”“便”“廉”的特点得以服务群众。

   计生工作创出品牌与特色

  “全面两孩”政策正式启动,改革生育服务管理,取消二孩生育审批,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有效落实,2016年7089人享受奖励扶助,1157人享受特别扶助,762人享受“少生快富”。

  投入100万元,设立计生特殊家庭救助金,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提高独生子女伤残家庭扶助标准,由1200元/人年提高到2400元/人年。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深入推进,西宁市成功创建全国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市,成为青海省唯一入围的城市,其中,城北区和大通县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积极开展流动人口计生协示范创建活动,通过建立人口计生协“温馨之家”、“支部+协会+卫生服务站”模式等,提高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的能力和水平,城北区被授予中国计生协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示范点。依托国家流动人口子系统和青海省流动人口全员信息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流动成年育龄妇女信息的实时查询和应用,计划生育目标中的6大类9项关键指标圆满高效完成,计划生育工作年度考核连续25年蝉联全省第一。

  基础设施

  医疗重大项目得改善

  社区诊所近在咫尺,卫生服务站可享受一卡通,对患者而言,如今看病就诊,和以往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门口的社区诊所窗明几净,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就诊卡一卡结算,不仅节省了患者的时间,还方便患者治疗,这不能不说是我市医疗机构改革的一大创举。

  2016年以来,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3582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为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重大项目实施和开展重点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建设市一、二医院儿童诊疗中心建设项目,全力推进市三医院职业病防治和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业务大楼顺利竣工。同时,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五类卫生计生领域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部完成。2016年政府投资和单位自筹开复工8个项目,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50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健康领域,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通过“青洽会”、“城洽会”招商引进社会资本4亿元,举办西宁长海医院、西宁福济医养结合医院、青海阳光相伴老年病医院和西宁现代妇产医院北院,目前已经完成民间固定投资1.8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亿,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100%,比2015年同期增长8500万元,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比重37%,有力促进了健康服务业发展。

   清洁家园全面开展创建工作

  为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了“人人行动、清洁家园、远离病媒、共享健康”为内容的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创建活动,健康细胞工程有序推进和培育,全面开展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完成了5个省级卫生乡镇、19个省级卫生村和9个省级卫生单位的创建工作。再次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湟源县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大考,成为全省首家。

  强化综合协调和日常督导考评,开展建卫日常巡查工作,共下发各类督办59期,督办事项399起,开展各类卫生、市场、环境、家属院等集中整治24次。强化国家卫生城市督查督办工作,建立了督查专报和整改跟踪台账,加大督查力度,促进问题的整改。加大控烟宣传教育力度,强化监督执法,营造无烟环境,全市创建30家无烟机关单位和1家示范单位。牢固树立品牌意识,联动创建,率先在全省打造“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品牌建设,通过实施环境卫生净化、市容市貌美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等专项行动,城市更加清洁美丽,国家卫生城市品牌做到常擦常亮常新。

   健康扶贫多措施减患者负担

  市委市政府出台《西宁市医疗扶贫实施方案》,将统筹安排资金4685万元,在村卫生室实施健康服务“六个一”工程,在乡镇卫生院实施医疗健康服务“六个全覆盖”,在县级医院打造“四个区域平台”,加快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建设,强化扶贫攻坚的治本措施,打通医疗健康服务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实现“常见病不出村”。

  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贫困儿童脑瘫患儿筛查和抢救性康复治疗,在全市首次筛查了131名0至14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并实施手术救治。通过“一免十减”、“十覆盖”等医疗精准扶贫措施,受惠人数达15.64万人次,减免各类医疗费用576.43万元。投入239.42万元,新建19所、维修改造49所村卫生室。开展“幸福西宁·健康药箱”活动,投入230万元为三县51所乡镇卫生院、330个贫困村卫生室赠送常用基本药品,投入100万元为贫困人群的8种慢性病患者发放一次性免费药品,使精准扶贫更具实效,切实减轻患者用药费用负担。

   提升服务

  四区三县享优质卫生健康服务

   大通:专家服务到家门

  医疗集团建设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患者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诊治,节省了费用,达到了“花钱少、治好病”的目的。

  湟中:夯实网底促扶贫

  高效推进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在52个贫困村做到房屋、外观、设备、医生“四到位”,对85名贫困村村医进行跟班培训,对所有贫困村配备了“百姓药箱和新生儿访视包”,做到人员、房屋、设备三配套。

   湟源:三级协管守健康

  “湟源模式”鼠疫防控机制,实现连续五年鼠疫疫情“零”发生;创新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模式,实现县、乡、村三级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网络全覆盖。荣获全国第四届“健康卫士杯”先进集体。

   东区:社区服务创品牌

  经国家评审,东关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授予“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成为青海省唯一一家获得该称号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中区:中医便民进万家

  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建立“中医馆”,引进和培养中藏医适宜技术和人才,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让辖区居民切实享受到中医特色服务。

   西区:健康素养惠民生

  作为创建全国首批健康促进区试点地区,创建了24家示范单位和480户健康家庭,打造了2条健康步道、1条自行车道,有效提高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被省卫计委授予“健康教育促进区”称号。

   北区:均等服务促和谐

  创新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打造党支部+协会+单位+卫生服务机构“四位一体”新模式,被命名为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流动人口计生协示范点,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加精准化和真情化的服务。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