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建设幸福西宁 湟源创新实践谱写教育新篇

12.04.2016  10:58

  青海新闻网讯 

  “十二五”以来,湟源教育一路披荆斩棘,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改变了湟源教育落后的面貌,开辟了湟源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取得了累累硕果。

  党政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湟源县委县政府把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一样的头等大事来抓,提出“教育强县”的战略方针,把教育纳入湟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每年为教育拨出专项经费,形成了基础教育为支点、职业教育为纽带、成人教育为重要板块、基础职业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十二五”

  教育发展小档案

  “十二五”末,湟源县有各级各类学校51所,其中基础教育学校38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教育局直属幼儿园1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1所,民办幼儿园10所。

  全县教职工1291名,各级基础教育学校在校学生共计15097名,基础教育教学班384个,职高27个班,学前196个班,各类寄宿制学校18所,基础教育学校住校学生共计3976名,校舍总面积182278平方米,固定资产20353万元,仪器设备总值1751万元,图书藏量470336册,计算机总数2609台。学前入园率100%;小学入学率为10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5.23%,辍学率0.57%;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6.2%,18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9.36%;

  县城15周岁至50周岁人口非文盲率100%;农村人口非文盲率为99.98%;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亮点一:深化教育改革城乡教育差距缩小

  湟源县教育局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实现了县内学校的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基本均衡。

  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及各项配套政策和措施,采取依法减负“控流”,助学“减流”,教改“防流”等措施,构筑了社会、家庭、学校三条防线。认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农村、城镇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因贫辍学现象得以遏止,为均衡城乡教育发展、保障青少年受教育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亮点二:优化学校布局撤并150所学校

  按照国家、省、市、县中小学长远规划布局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湟源县针对农村学校布局分散、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的实际,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对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规划、调整。

  先后撤并150所学校,全县中小学由原来的188所减少到目前的38所,为教育布局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进一步优化了办学条件,基本实现“一减四增一提高”目标,缩小了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亮点三:资源共享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十二五”末,全县中小学实现“班班通”、电子白板信息化教学,进一步促进优质远程教育资源进学校、进课堂,为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公平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投入显著增长

  保证教育优先发展

  ●“十二五”期间教育经费累计投入近15万元;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学实现“零负担”入学;

  ●中小学办学条件方面差异系数趋于最小值。

  在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的基础上,湟源县足额征收教育附加税,倾斜支持义务教育发展,逐年加大教育投入。针对存在问题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教育项目投入和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确保义务教育中小学改造、改善、建设的资金。“十二五”期间,教育经费累计投入147466万元,为全县推动湟源健康持续教育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为减轻学生家庭负担,在严格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从2011年起,县财政每年拿出40余万元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学实现了“零负担”入学。同时,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使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方面的差异系数趋于最小值。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十二五”期间,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档次、规模和投资方向也发生转变;

  ●现代教育设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职业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快速发展;

  ●共下达各类设施建设项目56所,总投资26386.7万元,建筑总面积119599平方米;

  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湟源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校安工程项目:2010年至2015年下达校安工程暨布局调整项目13所,总投资为16093万元,总建筑面积为73242平方米。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2010年至2015年下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5所,总投资为1295万元,总建筑面积为6382平方米。

  学前教育工程:2010年至2015年下达学前教育项目25所,总投资为5761.7万元,新建建筑面积为19992平方米,闲置校舍改造面积5230平方米。

  标准化学校建设:2010年至2015年下达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12所,总投资为3006万元,总建筑面积为13703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标准化学校31所,其中省级标准化学校4所,市级标准化学校12所,县级标准化学校15所;有省、市级绿色学校31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1所,市级示范家长学校11所;已建成的各级标准化学校和省、市级绿色学校总数占全县中小学总数的50.8%。

  关注民生扶危济困

  积极落实惠民政策

  ●“十二五”期间,共落实各项资助资金5885.86万元,惠及学生近10万人次;

  ●全县无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为使党的惠民政策惠及更多的农村家庭,县教育局积极协调,加强管理,把资助工作作为一项关注民生的重点工作去抓。在积极落实好惠民政策的基础上,鼓励动员爱心人士、慈善机构、志愿者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支持贫困大学生。

  “十二五”

  教育发展结硕果

  2011年9月湟源县教育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西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12月被青海省人民政府评为青海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3月湟源县教育局被西宁市委市政府评为西宁市“两基”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3月被市精神文明办评为2010-2011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13年5月湟源县教育局被省教育厅评为2012年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10月被省关工委评为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2013年11月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省文化和新闻出版社、省广播电视台举办的青海省第三届“魅力校园”才艺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2014年3月湟源县教育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14年5月在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宫武术、棋美、乒乓球比赛青海赛区选拔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2014年11月被省教育厅评为2012年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12月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省文化和新闻出版社、省广播电视台举办的青海省第三届“魅力校园”才艺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2015年日月中心学校荣获“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课题先进实验学校”;2015年度县教育局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城关三小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