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黄南:“小故事”建构“大格局”——“和谐黄南行”之四

11.05.2017  01:30

春日,一个春日的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金色晨曦普照热贡大地,辉耀着华天之采。

正如古道西风中,李白在《东山吟》中的宣泄——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

顺应群众期盼,讲好黄南故事。5年来,黄南藏族自治州各级党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具有地域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从建设经济繁荣、文化先进、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新黄南,到建设法治开放包容富裕文明和谐新黄南,再到建设平安黄南、小康黄南、幸福黄南、美丽黄南、奋进黄南,这一切,都是为了把幸福,装进百姓的心里。

故事一:庄稼地里的改革

农村改革,已成为这个变革年代中轰轰烈烈的一场征战,在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回望黄南的黑土地,到底收获了些什么?

三九寒天,走在尖扎县农业观光生态园泥土松软的陇上,“你在北方的寒冬里大雪纷飞,我在南方的艳阳里四季如春”,这一幕场景绝非错觉,而是现实!

走出都市的“水泥丛林”,西宁市民张女士一家5口慕名来到生态园,看看地上满满5大箱的新鲜蔬菜和一桶桶鲜红可人的草莓,就知道她们这趟一定不虚此行。“过春节了,自己在园中亲手采摘蔬菜瓜果,还能在心里填上满满当当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张菁笑着说道。

从粮食、经济作物面积增减为主要特征的外延性调整,到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内涵性调整的转变,政府放手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自主安排生产,发展市场适销对路的名特优高产值农产品。

从过去大田作物到如今集果蔬生产、观光休闲农业经营与科技示范于一体的外向型高效农业,这一切证明,只要解决了思想上的固步自封,庄稼地里照样有金可掘。

当你在尖扎县农业观光生态园快乐采摘时,在北方寒风凛冽的严冬里,还有这样一片绿油油的田野——它温暖如春!

故事二:拉格日村民的传奇

面对高寒、边远、闭塞、贫穷的先天条件,面对传统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劣势,拉格日模式——在青南牧区开辟出一片更为波澜壮阔的新天地,一如希望的曙光都会穿破云层。

闯劲,并不是“拉格日模式”成功所惟一必需的。但少了它,就不会有贴着“高原、绿色、有机”标签的牛羊走红市场,总要有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先站出来。

时逢黄南州全力推行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在村民大会上,时任二社社长俄多提出组建合作社的构想,却遭到大部分村民的否定。当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命运,就是一只跌落在鸡窝里的雏鹰,我们要选择鸡一样的生活,还是像鹰一样高飞?”

今天,因为有了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拉格日的村民打破了因循守旧、固守成规的传统观念,他们入了股份,拿着工资;他们经营牧场,下海从商;他们开车“度假”,游走四方;他们的步子和观念一起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草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就是“拉格日模式”,那个让我们感到陌生的传奇。

故事三:草原管护员南杰才让的笑容

今天,不论是热贡广场上那座散发着无穷魅力的金色博物馆,亦或是尖扎县铺满绿色林荫的滨河公园,还有泽曲河畔那跃动着银色波光的湿地公园,直至天河之南宛如镜面的白螺湖,盛景无穷。

踏着如歌的行板,从麦秀林场到扎毛水库,从扎毛水库再到隆务峡口,一条横贯南北的绿色长廊点染出山青、水净、风轻、气爽的胜境,宛如一幅泼墨挥毫的绿色大写意。

在去年,由于草场退化,肉价下跌,虫草市场低迷,造成多哇镇部分牧户家庭贫困,为了扶持贫困户彻底脱贫,同仁县实施了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低保兜底脱贫、生态保护与服务脱贫等“八个一批”工作。多哇镇3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就有146名牧民走上了扶贫公益岗位。

今天的草原管护员南杰才让,脸上洋溢着笑容。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这片宽阔的草场,悉心呵护着一花一草,一树一木,这样有担当的生活,让他内心感到十分踏实。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他从未感到自己如此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在肩负起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能为自己贫困的家庭尽一份心力。

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这并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故事四:“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浇灌“文明黄南”

来到我省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仁县,以唐卡、雕塑、建筑彩绘等为主的热贡艺术如同清风扑面而来。在同仁,伴随艺术文化的传承,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高潮迭起。

“五星级文明示范户”梁亚文一家便住在青年路社区辖区内的唯哇电站家属院,梁亚文双亲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在两位老人的言传身教下,在百善孝为先的“家风”熏陶中,梁亚文多年耐心细致照顾双亲的“孝行”,已在邻里社区传为美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得以满足,让百姓过上真正“双丰收”的好日子,借着“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黄南州各族干部群众再一次撸起衣袖,育苗培土,浇灌着“文明黄南”这一片浩大的精神森林。

正如青年路社区的“五星级文明户”代表万德加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黄南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个人前行一小步,黄南的文明就迈进一大步。大家庭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每一个小家庭的幸福生活。”

故事五:张力和90多位天津市爱心人士

尖扎县第一民族中学高一(4)班学生朋毛却措,在即将选择辍学打工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改变她命运的人。

他,便是从天津港集团公司援青任职黄南州尖扎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张力。朋毛却措的家,在坎布拉镇吉利村。因为家里人口多、收入少,母亲身患疾病住院治疗,还要供养两个孩子上学。看着债台高筑的家,懂事的孩子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辍学打工。

很快,张力就向朋毛却措伸出了援助之手,捐出了他来尖扎后的第一笔善款。

让张力欣慰的是,从接受资助的那天起,朋毛却措不仅学习越来越认真,也更乐于关心班集体肯帮助同学了。从看到她默默地为班级打扫卫生、自觉地帮助食堂的炊事员擦餐桌、热心地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辅导,再看到她满怀信心地备战即将来临的高考,张力很庆幸。

从自己资助第一名贫困学生开始,张力开始动员家人、亲戚、朋友、同事,还动员了一大批天津市的爱心人士,资助了一批又一批贫困学生。3年时间里,张力和90多位天津市爱心人士先后资助了尖扎县民族中学140多名贫困生,每名贫困生每年资助1000元,累计资助善款达10余万元。资助范围也从该县民族中学,逐步扩大到二民中、康杨中学、第一寄宿学校……

在黄南,无数榜样的力量激发着善良的道德意愿,他们共同讲述着精彩的黄南故事,用“中国梦·我的梦”构建起“幸福黄南”的精神坐标。

今日黄南,在远山高脉一挥而就的天际线上,是看不够的蓝天、白云、晚霞、晴光,是赏不尽的绿水、青峰、雪巅、冰塔,是感受不完的清净、脱俗、庄严、殊胜。如果你的到来,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旅行,而是接纳心灵纤毫毕现的感悟,那么你的收获就一定是车载斗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