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液这样“重生”

03.09.2019  15:49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十余年前,当众多大大小小的企业,把心思都花在海西各类矿产资源开发上的时候,青海金锋实业有限公司在起步之初,却把“宝”押在了德令哈的青海发投、昆仑碱业两家纯碱生产企业排出的工业废液上。此举在当初令人费解——这不是守着海西现成的“资源金碗”找饭吃吗?

  金锋实业靠着废液起家,靠着废液快速成长,也靠着废液在循环经济试验区转型发展中崭露头角。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风潮席卷开来,人们逐步看出了金峰实业的这手“妙棋”。通过对资源“吃干榨尽”循环综合利用,金锋实业每年从废液里淘出的各类产品产值就达5000多万元,不但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而且借助“一带一路”的顺风车,让产出的氯化镁融雪产品,搭乘欧洲班列闯进了俄罗斯市场……

  在海西的产业结构天平上,纯碱生产占有一定的份额和比重,为盐湖化工产业提供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伴随着纯碱生产排出的工业废液日积月累,对海西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和影响。一端是发展所需,一端必须要破解“在保护中发展”这道绕不过去的难题。

  海西州广泛深入推进的循环经济,以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双手”为金锋实业“接生”。

  出德令哈市区南行数公里,金锋实业在德令哈工业园一隅。不闻隆隆机声,“消化”源自“两碱”的工业废液,都在这里沉静地运行。周边绿意浓浓,看上去倒有点“鸟语花香”的意思,与想象中的工业废液集散地似乎毫无关联。

  日前,记者来到金锋实业,跟随公司董事长邓良明,来到清澈见底的废液自然蒸发池边。邓良明手指蒸发池说,这些都是从“两碱”企业排出来的废液,顺着管道输送到这里,经过自然沉淀晾晒后成为他们的生产原料。

  金锋实业每年消化掉的工业废料达160万吨之巨。如果把这些废液聚在一起,足可成为一个面积壮观的废液湖,不但成为生态环保的沉重负担,同时,废液中含有的大量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资源也造成巨大的浪费。此外,纯碱生产企业还要背上沉重的废液运输负担。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让集保护与发展于一身的金锋实业应运而生。

  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让金锋实业在消化废液中“脱蛹化蝶”。

  蒸发池将废液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后,析出的氯化钠,作为原料可回输到纯碱生产企业,进行再次循环利用,产业链在资源循环往复利用中环环紧扣。经过一道道工序生产出来到氯化钙、氯化镁产品,走向了国内外市场。

  创新出活力。作为在海西州最早开发利用纯碱废液的企业,金锋实业变废为宝、把劣势化为优势的过程,也是企业依靠创新产生激活效应、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

  置身氯化钙生产线前,邓良明感慨颇多。纯碱废液的回收利用,当初在国内没有现成的技术工艺设备,也无现成的经验和成例可循。在争取省内外科研机构和专业人员给予技术支持的前提下,企业组织起研发团队,依靠自己的力量,以科技创新探寻企业废中寻宝的发展路径。

  他们先后研发出片状氯化钙、球状氯化钙、氯化镁等系列产品。数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无水氯化钙生产线能力从2007年投产时的5万吨,提升到现在的年产9万吨;精致环保融雪剂氯化镁达1万吨生产能力。产品也由最初的单一品种,发展到诸多产品,已广泛适用于医疗、交通、航空等领域,产业触角不断延伸。

  邓良明在谈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时说,企业以现已构建的“湖盐——纯碱——氯化钙、氯化镁”这条首尾相连的产业链为基础,进而实现盐碱化工、精细化工上下游产业的无缝对接,向产业更广更深的领域和空间延伸循环辐射发展更多维度的链条,让柴达木盆地的循环理念焕发万千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