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新时代 建设新青海——迎接全省两会专题报道】 让生命阳光永远明媚

22.01.2019  08:59

  青海新闻网讯

  冬日的夕阳余晖透过窗户照进诊室,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王有桂送走一位患者。在基层工作26年的王有桂对医院这几年的变化如数家珍——加入县域医联体,从县人民医院请来专家定期指导;镇医院人事、固定资产等交给县医院托管,医务人员收入明显增加;省里培养的全科医生今年夏天来报到,患者逐渐变多……

  不仅王有桂,亲身经历医改之路的许多基层医务人员对医改都有类似的看法。2018年,我省加快推进多种形式医联体建设,目前,全省共组建包括专科联盟、县域医共体等形式医联体共95个,其中:省级共组建17个医联体。市(州)级共组建18个医联体,组建县域医共体共60个,医改红利不断释放,不仅赢得群众称赞,也让广大基层医务人员更有信心。

  看病 家门口就有专家

  数九寒天,西宁市城西区虎台社区居民刘青觉得心脏不舒服,想做个检查。她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家庭医生打了个电话。这天正好是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坐诊的日子,签约医生带她找专家做了检查,不一会儿,检查结果就出来了。

  “不用跑大医院就能享受专家服务,既省钱又节约时间。”刘青感到很满意。

  自从我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以来,西宁市城西区虎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动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合作机制,聘请了7名医学专家入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编入全科医生团队,与社区中心医疗技术人员共同组建“1+3+N”模式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个团队拥有1名上级医院指导专家,主要承担团队技术支持、业务指导,并参与团队重点签约对象服务工作;中心选择服务能力较强、群众信任度较高的3名医护人员组成团队基本架构,主要负责签约对象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日常健康管理,以及与上级医院指导专家联系协调,并全程参与上转住院患者诊疗工作。

  专家坐诊时,虎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安排全科医生在专家的指导下共同接诊患者,既提高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又免去患者在大医院挂号、看病排队等候的麻烦。201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开通了心电图、24小时血压监护、24小时心电监护的电生理数据传输绿色通道。在基层医疗机构遇到疑难心电图、心电监护和血压监护病例时,由社区医生进行初步分析,若有疑问可将数据传输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电生理科,由专家分析后,再将结果及时传回社区,使得诊断结果准确率大大提升,进一步增强了辖区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任感。

  我省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大胆尝试,积极探索,积极构建没有围墙的医院。2018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多种形式医联体建设的通知》《青海省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的指导意见》《青海省医联体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医联体建设。初步实现了发展方式由“以医院为重点”向“以基层为重点”转变、服务方式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全省各级中藏医医院也积极参与医联体或医疗集团建设,在分级转诊工作中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实施了高血压、糖尿病、萎缩性胃炎等14种中医、11种藏医疾病的中藏医常见病出入院和双向转诊标准。

  一人一策 精准健康扶贫

  周毛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本科村一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身患多种慢性病,常年药不离口,因家中经济困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今年,在乡镇卫生院签约医生吴华的帮助下,周毛到省级医院进行了系统的住院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而他住院共花去的一万多元医疗费用中,通过医保报销、民政救助和大病医疗保险,个人仅承担了10%左右。

  贵德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健康扶贫“双签约”模式。家庭医生和贫困户签约、村干部和贫困户签约。充分依托乡镇卫生院院长、村医、村干部、村第一书记等人员,采取1+1+1组合式签约模式,实行包点到乡、到村、到户的“一对一”签约服务,签约责任人积极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宣讲,及时跟进服务,帮助贫困户足额足项享受政策帮扶,解决就医报销问题,确保了贫困群众“就医有保障、报销有人管”。

  2018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聚焦省内深度贫困地区,年内全面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疾病筛查和患慢病贫困人口免费健康检查工作;实现罹患14种大病贫困人口救治全覆盖,同步做好国家新纳入大病病种救治;全面推进“双签约”服务,年内实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和慢性病贫困患者签约服务管理率100%;强化重病兜底保障,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门诊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20%以内;年内512个贫困退出村村卫生室全部实现标准化;包虫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5%,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

  我省还将以组团式帮扶为主,通过帮扶每年为受援医院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深度开展健康素养知识传播,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让贫困地区群众少生病,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增量。

  截至目前,全省罹患14种大病患者救治比例达76%以上,慢病签约服务管理覆盖所有贫困人口。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制度逐步建立,贫困人口政策内报销比例达93%以上。

  “互联网+医疗”打通服务患者“最后一厘米”

  互联网、大数据正在催生医疗健康领域新革命。

  打开手机上的健康卡APP、微信掌上医院,进行预约挂号,到点直接去科室就诊,无需再排队等候;医生不用看病历本,只需扫描健康二维码,就可以调阅患者电子健康档案;看完病后,通过医院APP、微信公众号、自助终端等不同渠道直接完成缴费,不需要再排长队;在微信端自助查询检查结果,再根据缴费电子单据提示,直接到指定窗口取药;办理住院手续再也不用拿着各种手续和单据跑前跑后,以健康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办理;要是身体条件不允许出门,患者还可以通过网络门诊找医生看病……现如今,患者凭着一张居民健康卡就可以实现从挂号、就诊、检查、缴费、的住院等就医全过程的“一卡通”服务。

  2018年,全省统一的官方健康医台疗服务惠民平台“健康青海”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投入运行,居民可通过上线上“健康青海”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自助申领电子健康卡,线下通过医院自助机一体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窗口、家庭医生签约、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免疫规划、计划生育等服务申领居民电子健康卡,截至目前,我省已有5.4万余人注册领取电子健康卡。西宁市22家省级、市级医疗机构开展了居民健康卡建设。

  与此同时,我省研究拟定了《青海进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一步扩展医疗服务空间,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在全省各市(州) 开展居民健康卡建设应用推广工作。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完成全省73所公立医院临床业务数据的采集,完成95% 以上的公立医院信息系统接入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目标。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信息多跑路,让老百姓少跑腿,过通过“互联网+医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打通者服务患者“最后一厘米”。

  【记者快评】

  迈好改革再出发的铿锵步伐

  加快推进健康青海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敢涉险急滩,敢啃“硬骨头”。我省实施新医改以来,以“摸石头过河”的勇气和探索创新的魄力,承担起为全国提供医改示范样本和可复制模式的使命,不断挺进医改深水区,努力让百姓享受更多改革红利。

  医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省迎难而上,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积极探索医改难题的青海式解决办法,让全省各族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与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医改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面临不少困难。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全面深化医改,要以建机制为重点,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有效做法和成功实践,推动解决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要以公平可及和群众受益为目标,着力改变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分布不合理的状况,提高基层防病治病能力,让人人分享医改成果。

  在医改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只要高擎改革开放大旗,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总目标,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总追求,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迈好改革再出发的铿锵步伐,宏伟蓝图定会变成美好现实。

综合医改为“一优两高”筑牢民生之基
新年伊始,从省卫生健康委传来好消息,建设厅
综合医改为“一优两高”筑牢民生之基
  新年伊始,从省卫生健康委传来好消息,人民政府
“健康青海蓝盾护航”行动显成效 去年查处违法违规案件356件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包拓业 报道) 为促进卫生计生法律法规有效实施,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秩序和公共卫生环境,2018年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持续实施“健康青海蓝盾护航”系列行动,组织各级卫生计生监督机构专项整治卫生健康领域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督检查各类被监管单位19513家,覆盖面达到94.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