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嘱托,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

16.03.2018  16:11

  春华秋实辞旧岁,又是一年春来时。特殊的时空节点,勾起厚重而又难忘的记忆——

  598万青海各族人民清晰地记得:两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并作出重要指示。当年8月22日至24日,总书记又专门来到青海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做好青海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铭记关怀,不负重托。201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以迎接十九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聚起新青海建设的强大力量,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创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新局面。

  铭记关怀,不负重托。省委省政府以召开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为契机,以“四个转变”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地生根:各地竞相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绿色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各族群众在改革发展稳定中享受到了更多实惠;进一步打造了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铭记关怀,不负重托。“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已经成为推进青海工作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引领,“四个转变”已经成为推动青海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方法路径。回顾一年来,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深入推进,祁连山继三江源之后进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我省与国家民委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合作协议,西宁市和海西、海南两州成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4个县7个单位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示范单位; 8家央企与我省签订1925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6个对口援青省市的帮扶合作力度明显加大;一批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乡村蓬勃兴起,农牧民群众从生态保护中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省各级干部抓科学发展的意识普遍增强,各地竞相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

  地区生产总值跨上第二个千亿元台阶,固定资产投资跨过两个千亿元大关;

  粮食产量连续十年突破百万吨,有机枸杞产量居全国首位;

  7月到12月,几乎每月通车一条高速公路,如今青海高原上高铁列车飞驰、高速公路成网、航班航线加密;

  青海太阳能发电量居全国第一,创下了清洁能源供电连续168小时的世界新纪录……

  回眸2017年青海经济发展,这是一份令人提气的“成绩单”。

  省委省政府清醒认识到,发展不足仍然是青海的主要矛盾,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年来,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稳增长、促转型发挥了先行引领作用,为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成铁路先导工程开工,格敦、格库铁路加快建设,共玉、花久等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

  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投运,祁连机场实现校飞;

  黄河沿岸四大水库灌区主体工程建成,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开工建设;

  特高压外送通道前期取得实质性进展,青海电网750千伏骨干网络初步形成……

  一批新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了重大项目的核心支撑和关键拉动作用。

  “中央在环保、扶贫、安全等各领域开展的督导督察,不是负担而是机遇,不仅是压力更是动力,有利于全社会树立新发展理念,有利于落实社会各界推动绿色发展的主体责任”——一年来,省委省政府敏锐抓住中央开展各种督察的契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于是,全省上下一手抓建章立制,建立健全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绿色门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

  一手抓转型升级,滚动实施“双百”工程,传统产业的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全面提高,千亿元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建设取得新进展,盐化产品首次出口欧洲,全球规模最大的金属镁生产线试车成功。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1.9%、28.6%、27.8%。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服务业投资占比超过60%,贡献率已占半壁江山。特别是旅游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2.7%。

  从中可以看出,督导督察活动促进了我省经济发展,全省经济“稳”的基础巩固,“进”的方向明确,“转”的趋势明显,总体呈现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回升、生态向好的态势。

  不仅如此,2017年,我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前1个月完成全年132万吨煤炭去产能目标,房地产去化周期压缩到8个月,及时化解庆华集团、西宁特钢等重点企业债务风险,落实财税和行政性收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去”的效果明显、“降”的力度加大、“补”的步伐加快,一批落后产能的淘汰,为新兴产业腾出了资源、腾开了空间。

  正是由于统筹推进了改革开放和协调发展,才使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得以不断拓展。

  西宁市现代化进程加快,海东市核心片区建设全面推进,海西州加速转型发展,环湖地区生态旅游、现代生态畜牧业成效显著,青南地区生态保护与发展和谐共进……一年来,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得到深入落实。并且,高原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明显,全省32个城镇、1500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茶卡盐湖转型发展、大通边麻沟乡村旅游、泽库拉格日生态畜牧业、共和龙羊峡特色小镇建设……这些典型的示范引领,为推进深化改革营造了浓厚氛围。148项年度改革任务近90%已完成或基本完成,不断加大的改革力度,为新青海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进一步扛起生态保护政治责任,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青海绿色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2017年7月7日,可可西里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创造中国最大、全球海拔最高世界遗产地新纪录;

  全省造林面积首次突破400万亩,为历年造林绿化平均任务量的2.5倍;

  继三江源之后,祁连山进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西宁南北山森林覆盖率由1989年的7.2%提高到79%……

  仅举几例,一年来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真可谓是硕果累累。

  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省委省政府从讲政治的高度,坚决扛起生态保护责任,以国土绿化提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制度构建、资源节约提效、环境治理提质五大行动为载体,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作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省委省政府明确和规范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各园区管委会与所在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责,科学建园、开放建园、依法建园取得新成果,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牧民参与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执法监管机制等方面形成了“青海经验”。

  由省委书记担任省级总河长,省长担任副总河长,省境内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柴达木河、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等重要的“十二河三湖”由3名副省长任省级责任河长……年内,全省共有5622名五级河长上岗,依法治水,保护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淡水供给地。

  2017年3月末,正是河湟大地新绿绽放,处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时候,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绿化动员大会,吹响了以国土绿化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推动我省由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号角。为此制定了《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以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着力推进重点区域绿化、整体推进乡村绿化、加快推进城镇绿化,成千上万的高原儿女亲手将一棵棵绿油油、充满生机的树苗种在了荒山荒坡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增添新绿。

  同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省委省政府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管理。加快推进三江源二期、祁连山、青海湖流域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大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湟水河治理让群众享受“生态福利”。青海高原上,江河源头再现千湖美景,青海湖面积和裸鲤资源持续增加,祁连山林地、湿地面积保持稳定,藏羚羊数量增加至6万只。

  打好“绿色牌”,走好“绿色路”,着力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条延伸等方面下功夫。

  按照这个思路,我省扎实推进西宁、柴达木、海东三大工业园区向特色优势型、循环经济型、创新驱动型园区转变。坚持环境保护、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统一,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快生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逐步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倡导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积极推进“厕所革命”从景区向城市向农村拓展,城乡环境更加优美。

  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环保督察有利契机,以东部城市群为重点,全面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物防治行动计划,全省地表水优良比例达94.7%,长江、澜沧江和黄河干流、黑河出省断面水质分别稳定达到Ⅰ类和Ⅱ类标准,湟水河出境民和桥断面Ⅳ水质达标率为100%。主要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0.45%,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各族群众在改革发展稳定中享受到了更多实惠……

  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农牧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

  7个贫困县、525个贫困村、15.8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跨省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社保提标扩面任务全面完成;

  还有,西宁入选全国文明城市,西宁、海西、海南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玉树荣膺国家卫生城市,互助土族故土园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这一件件民生喜事,折射的是青海高原各族群众在改革发展稳定中享受到更多实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省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须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一座座搬迁新居,装点的是乡村文明与进步,承载的是百姓的安居与脱贫梦想;一个个产业园区,种下的是产业之根,托起的是贫困群众奔向小康生活的信心和决心;一条条农村公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是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翻看过去一年青海脱贫攻坚“成绩单”,回首一年来,一股浓浓暖意升腾在心。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召开了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实施方案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上第一个通过,我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有了坚实的基础。深入开展对口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主动加强与对口帮扶省部和南京、无锡两市的工作对接,帮扶协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严格执行脱贫攻坚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建立最严厉的约谈问责制度,全面推进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十项重点工程”,年度目标任务有望顺利实现。全省上下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省脱贫攻坚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17年青海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天下民生事,最暖民众心。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已伴随青海高原人民十余载。十年时间年年十件实事逐年兑现,十年岁月彰显的是省委省政府的民生情怀。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集聚民力。一年来,省委省政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以加快发展拉面经济促进就业创业,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有质量就业。

  ——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持续提高,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启动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推进,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学科成功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

  ——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补贴新政策,好政策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深入实施《“健康青海2030”行动计划》,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超前完成任务目标,全面筛查、免费救治包虫病并做好预防工作,促进医养融合发展,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实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民族团结进步进家庭、机关、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寺院、军营——围绕“加快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的新思路,省委省政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分类推进年度指标全部完成。六州全部出台《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法治基础更加牢固。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打造了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日程安排紧凑,会风会纪之严格前所未有,这是我首次参加党代会的最深感受。”

  “这次确实‘动真格’了,会议期间监督检查力度明显加大,真检查、真曝光,不留情面。”

  “共产党是最讲认真的。共产党的会就要这样开!”

  在2017年5月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代表们所展现的严守换届纪律的行动自觉,还是务实、高效、节俭的清新会风,抑或是正风肃纪的种种“铁规”,抓严件件具体事,抓实桩桩细小事,以严会风实作风为鲜亮色调的党代会,为全省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打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

  办好青海的事情关键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管党治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17年以来,我省突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入手,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步伐,紧扣党中央节拍,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青海特殊省情和特殊责任,推动各项工作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工作成效以为党和国家大局作贡献为标准,把讲政治转化为具体工作实践。

  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路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认真学习、贯彻、遵守党章,践行入党誓词,注重从平时从细节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对各级党组织维护党中央权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准则》《条例》情况的监督检查。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贯彻到加强纪律建设、严明换届纪律,加强廉政教育、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各项工作全过程,进一步改进作风、会风文风,改进调查研究、新闻报道,以上率下带动作风整体转变,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规矩立得越来越严,环境营造得越来越好。

  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向“三类村”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进行全覆盖督导。制定印发《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力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大力推进乡镇“八有”工程覆盖和村级活动场所“清零”工程,破解基层“条件差、留人难”的现实问题。在各级党政机关全面推开基础工作达标活动,机关工作效率和干部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构建“昆仑英才”战略体系,实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十一条措施,落实“人才之家”建设十条措施,人才发展的硬条件明显改善、软环境持续优化。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身心健康的若干措施》,有效调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若干措施,以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治理为切入点,持续开展“四风”问题整治,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调研、办实事、抓落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决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层层解决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组织开展省委第十轮巡视和巡视“回头看”,全面从严治党合力持续增强。组织开展警示教育,紧盯扶贫、环保领域腐败问题加大查处力度,反腐败斗争的成果不断巩固,群众对反腐败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回首来路,信心和豪情伴随着我们,责任和担当鞭策着我们,实干和奉献磨砺着我们;

  登高望远,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

  开创新局,我们的脚步更加有力。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598万青海高原儿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入持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始终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向着实现“一个同步,四个更加”的奋斗目标迈出坚实步伐,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海篇章。


我省吹响全面推进牦牛产业发展号角 2025年确立青海牦牛的产业中心地位
  日前,经农业部批复,我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我省牦牛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和总体目标,吹响了全面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号角,提出力争到2025年,将青海建成为全国牦牛特色产业优势区、全国重要的牦牛肉生产基地和精深加工基地,全面确立青海牦牛在全国乃至世界牦牛产业中的中心地位。近几年,我省牦牛产业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增。2017年底,全省存栏牦牛480.人民政府
擘画美丽青海新画卷——专访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建军
  新华社西宁3月12日电(作者:王宏伟 王大千)民族宗教局
擘画美丽青海新画卷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