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有力助推异地扶贫和新农村建设

19.04.2016  18:43

  原前依山势、旁沟道而建,地处边远,分布凌乱,占地粗放,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的脏、乱、差、穷的旧村庄、旧房屋,想搬迁或重建,一没有新地、二没有钱,大多数村庄望村兴叹。

  如今,经综合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和扶贫、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改造等诸多项目,齐心施力,解决了地、钱的问题,这些旧村庄或异地搬迁,或在附近重新规划、整理新建,建成了新村规划整齐有序、占地节约集约、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新房漂亮美观、村民精神焕发的新村庄,且为地区发展腾出了建设用地指标。

  这是在我省湟源县、海晏县等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看到的新面貌、新成效。据介绍,近年来我省城乡新建设、新发展中存在这样一对奇怪的现象和矛盾:农村中,许多旧村庄、农户占地粗放、浪费,占有很多地,甚至有些农户一户宅基地占一亩多地,同时,想重建、新建新村新房而无钱;城市中,土地和建设用地指标都很紧张,许多前景很好的经营性项目欲上马,但一时难以解决建设用地指标,一拖再拖,眼睁睁看着最佳时机一天天消失。为解决这一矛盾,2013年开始,青海省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通过规划和立项,拆旧村、旧房,平整为耕地,增加了耕地指标,异地搬迁,或就近重新规划新建新村新房,节约了土地,减少了建设用地指标。以前有些农户一户农民宅基地占地一亩多,巷道等占地也多,现在每户0.4亩,巷道由于规划整齐,占地较少,一增一减,腾出建设用地指标,支持新建设;新增的耕地指标、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后变成钱,支持农民新村、新房建设。这一做法正在成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利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推广和开展好这项工作,4月18日,省国土资源厅在西宁市湟源县组织召开青海省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现场观摩会,旨在交流学习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解决问题,鞭策落后,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稳步推进、充分发挥这项工作在易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工作、节约集约用地、腾出建设用地指标等中的重要作用。

  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及各相关处室、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各相关州、市、县的领导及国土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观摩会,现场观摩了湟源县增减挂钩试点的部分拆旧复垦区和被搬迁群众的安置区;随后召开会议进行了总结和部署,湟源县、大通县和互助县政府分别就增减挂钩工作进行了经验介绍,对如何开展好增减挂钩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省国土资源厅就加快推进全省增减挂钩工作提出了要求。

  据了解,湟源县2013年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按照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统一规划建设安置新村,下达项目实施区总规模192.9191公顷(2893.8亩),确定全县巴燕、波航、东峡、申中、和平、日月6个乡镇29个村,拆旧地块247个,新安置地块18个。

  项目启动后,帮助协调解决新村庄建设用地,通过资金补助帮助建设新村、新房。集中安置建新区为7个、零星安置建新区11个、面积712.73亩,安置户数2970户,安置人口13365人。解决了当地农户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实际困难,切实提高农户的生活条件。统一安置后,部分村委注重后续产业的发展,建立畜禽养殖基地、开办农家乐、运输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有力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综合项目实施中坚持把方便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县财政投资1026.45万元,对全县29个村、247个拆旧地块进行了复耕整理,通过拆除砖瓦窑、迁村腾地、土地平整等措施,同步实施环境整治、建设农村新居,改变了村庄布局散乱、基础设施落后和脏、乱、差等问题,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新农村建设大为改观。

  盘活土地,节余出建设用地周转指标2181亩,其中1406亩用于湟源县自身发展用地指标,775亩用于解决了西宁市用地指标的不足。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差别化国土资源管理政策措施的通知》的相关优惠政策,湟源县节余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实施跨县有偿流转,已向西宁市城东区清真产业园、城北区养老示范基地、市林业局体育公园、市残联康复中心等项目建设交易周转指标775亩,交易金额达9300万元。这部分资金用于项目区新农村建设,补助农民建新房。

  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使用率。通过拆旧复垦,减少建设用地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复垦后的土地基本上达到了的标准化农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

  有效地缓解建设用地压力。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湟源县建设项目用地空间将得到有效缓解,做到了城乡互动,耕地动态与建设用地动态可望实现“两平衡”。

  集中各部门力量办大事,显化了项目效果。以前单靠一个部门,难以实现异地扶贫搬迁、帮助建设高标准新农村、 新房屋;由于无法实现新规划,建设标准低,层次不一,即使帮助部分农民见了新房,也是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各部门单一、分散的项目效果不明显。通过国土资源部门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部门奖励性住房改造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民政部门的危房改造项目,扶贫部门异地扶贫搬迁,以及农牧、体育、文化、林业、环保等各部门的综合施力、“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整村推进,效果非常明显,很受群众欢迎。(康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