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青海实践——三江源国家公园蹲点采访报道之一

12.04.2019  06:02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成群飞翔的斑头雁。黄灵燕摄

“每天骑着摩托车驰骋在黄河源头扎陵湖边进行草原巡护是我最开心的事情。”玛多县扎陵湖乡尕泽村牧民更登尖措说:“我是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我要为党、为国家站岗放哨,守护好青山绿水,守护好伟大祖国的生态安全屏障。”

环境好了,日子富了,更登尖措放下牧鞭,只为他心中的那片绿色。

这背后,是青海高原儿女携手共建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变革。

为党守绿、为国护绿、为民增绿。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党中央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一次重大决策,是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次伟大实践。

作为青海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生根的重大实践、重要抓手、战略布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已成为全力打造保护生态、民生改善、绿色发展、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为全国提供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青海经验”。

今天,国家公园成为全国热词,三江源探索进入全国视野、全球关注。

“大部门制”让“九龙治水”变“一龙治水”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就位于此。

2016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三江源成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也是惟一由地方政府(青海省)为责任主体的国家公园。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的4个县及可可西里被纳入试点范围。

2016年6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挂牌,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管委会一并成立。黄河源园区范围包括玛多县大部分地区,县委书记任园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县长任主任,水利、环保、国土、林业等县级主管部门一并纳入管委会,整合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

4月10日,再访黄河源头,一路上,蓝天、白云、雪山、湖泊、草原,还有不时映入眼帘的野生动物……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采访中,曾经“九龙治水”“条块分割”“政出多门”,是我们听到的高频词。

“建立统一管理机构,改变了从前的‘九龙治水’‘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理顺了关系,这一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这是玛多县委常委、副县长,管委会专职副书记、副主任甘学斌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最直接的感受。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重要类型之一。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建成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才能使得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晓南说,首先要解决体制上的碎片化,才能解决保护上的碎片化。自然资源系统具有完整性,将其分割管理,不仅管不好,反而让自然资源本身变得破碎,难以高效统一保护。

为此,青海在保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完整性的基础上,科学布局,科学施策,构建大部门管理体制改革,优化重组各类保护地。“将原有的各类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分割的弊端。”李晓南说,对3个园区所涉4县进行大部门制改革,县政府组成部门由原来的20个左右统一精简为15个,生态管理归管委会,其他社会管理归地方政府,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为实现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两个统一行使”和三江源国家公园重要资源资产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奠定了体制基础。

“园区实行双重领导制,以国家公园为主,权责明晰,制约到位。”甘学斌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县上各部门引进项目都会主动到国家公园进行审批,当然不乏有建设项目因国家公园而“挡”在了外面。这要是在过去,各部门都有招商引资任务,大家争相引项目。现在大家隶属于国家公园,同时又承担全县的审批权,话语权大大提高了。甘学斌表示,作为地方领导“双肩挑”,做项目搞发展决不能忘了国家公园管理者的身份。

从“九龙治水”到“一龙治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借鉴的情况下,边实践边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并不断完善,走在全国前列,这是青海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进一步科学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趋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生动实践。

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新机制

去年底,青海创新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典型经验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这是青海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四个扎扎实实”“三个最大”的重大要求,立足青海、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注重实际、突出特色,扎实推进体制试点各项工作取得极大成效最有力的证明。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重大实践和典范,是绿色中国走向世界的“形象大使”。如今,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已经显现,201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43批团队前往三江源国家公园考察、学习、交流,2018年达到了57批次。

体制试点以来,青海落实“国家使命”,立足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探索改革路径,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体制试点的“根”与“魂”,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大胆推进生态保护制度创新实验,确立了依法、绿色、全民、智慧等九大建园理念,逐步形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制度、标准、生态保护等十五个体系,为国家公园建设积累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2017年8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施行,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迈开了依法建园步伐;2018年初,国家正式对外公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规划,为其他国家公园规划编制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

举全省之力,青海迅速把中央要求落到实处。采取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切实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统领各项工作,致力于持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大部门、宽职能、综合性”的原则,整合行政资源,减少管理层次,构建精简、高效、统一、精干的行政管理机构,率先探索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新体制、新机制。

不仅如此,成立了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组建成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法治研究会,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今天我们看到,从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是青海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最佳答卷。

规划表明:2020年,国家公园体制将全面建立,法规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管理运行顺畅,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2025年,保护和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法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趋于完善,管理运行有序高效;2035年,保护和管理体制机制完善,行政管理范围与生态系统相协调,实现对三大江河源头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建成现代化国家公园,成为我国国家公园的典范。

随着《规划》的出台,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规划、管理规划、社区发展与基础设施规划、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规划、产业发展和特许经营规划相继编制。三江源国家公园科研科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特许经营、国际合作交流等12个管理办法制定印发。

重点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及保护监测设施、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大数据中心建设等30个保护项目,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日益提升,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三年来,三江源国家公园努力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源头活水源源不断、生命之水长流不竭,竭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方“净土”。“天字号”改革工程,先后实施原创性改革100多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功走出了一条富有青海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探索之路。

共建共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国家选择在三江源率先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对于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乃至全国江河源头区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强示范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对此,李晓南说:“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有序扩大社会参与,最终建成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先行区。”

“设置生态管护员岗位就是我们创新体制机制的一个重要部分。”李晓南说,要实现国家公园和自然资源的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核心是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模式,引导禁牧减畜后的牧民参与国家公园保护与管理,激发保护生态的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已经有17211名牧民转变身份成为了生态管护员,他们大多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岗”制度,不仅让这些牧民实现了投身建设国家公园的愿望,户均每年2万元以上的管护员收入也让他们切实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注重在生态保护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准确把握牧民群众脱贫致富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关系,在试点政策制定上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与牧民群众充分参与、增收致富、转岗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充分调动牧民群众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玛多县以基层党建和国家公园体制创新为主体的,“六位一体”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这条符合玛多实际的生产生活生态联动融合发展的生态之路,为全县3042名生态管护员赋予了“基层党建、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义务教育”等职责,解决了“简单划网格”,权责不对等,“干部干、群众看”,乡镇编制少、人员服务半径大、工作漏洞多的问题。

创新实施的“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让与更登尖错一样的生态管护员深感责任感、使命感与日俱增。同时,3个乡镇管护站、19个村级管护队和123个管护分队,使玛多县形成了“点成线、网成面”的管理体系,使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转为生态管护者,促进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让牧民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保护者、红利共享者,与牧民增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合理扩大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规模,兼顾草原适度利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深得民心。

坚持生态兴、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今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今日之青海,启动国家公园省,愿景无限。让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青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各环节和全过程,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青海坚定不移。

大手笔建设国家公园省,全方位展现大美青海情。青海正在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努力走在前端、打造高端,向世人展现“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的独特魅力。(林玟均)

今年三江源二期工程将完成9亿元以上投资
  记者从2019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调度会上获悉,2018年我省共完成三江源二期工程投资9.人民政府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打造三大生态高地
  记者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管理局了解到,人民政府
监测显示三江源国家公园 生态环境总体稳定 水资源丰富质量优
  新华社西宁电 (记者 李亚光)  记者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获悉,近两年的遥感监测和地面监测数据显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园区地表水资源量达96.人民政府
西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4月1日,Qhnews.Com
今年再投9亿元呵护三江源
  记者从省生态办了解到,2018年,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共完成投资9.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