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书单的意义

22.04.2016  08:48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想到了开书单的话题。

  习近平主席在访问美国的演讲中开出了自己阅读过的美国书籍的书单,包括《联邦党人文集》《常识》《老人与海》《世界秩序》等。在访问俄罗斯和法国的时候,习近平也曾两次向媒体公开了自己的阅读“书单”,囊括了几十部俄罗斯文学和法国文学经典。

  开书单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总结、展示自己读过的书籍;二是向他人推荐有价值值得读的书籍,都很有意义。尤其后一条更是功德无量,可以引导那些想读书又不知该读什么书的人直接接触经典,读最该读的书,用有限的时间读最有用的书,不读那些没有价值的烂书。所以,许多名家都喜欢开书单,把自己终身受益的书籍推荐给那些后生小子,让他们直接吸收最有价值的精神营养,在成才的路上走得快些。

  古往今来,各类书籍浩如烟海,不可计数。一个人就是穷尽一生什么都不干,也不能读完其中的万分之一。况且,书海中还有很多垃圾书、益处不大的书,读这些书无疑就是在浪费生命,这就亟须那些睿智多识的专家学者给予及时引导,开出自己认可的书单,让知识的光芒照耀更多的人。我在大学教书,每年都能遇到向我请教该读什么书的学生,要我给他们开书单。我自己虽然读书不算多,但心里头对好书的标准还小有心得,同时我也曾受益于那些见过面或未谋面前辈的书单的指引,读了不少有价值的经典名著。因而,每有学生要我荐书,我都不揣浅陋,十分热情,且乐此不疲。我觉得,能引导学生读到好书,就好比与大师智者对话,比上我的课要更有价值得多。

  书单固然人人都能开,但越是名家大家,开出的书单就越有影响,也越有说服力。去年的世界读书日,《人民日报》与央视就共同推出了“15位知名大学校长推荐书单”,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15所大学校长每人推荐一本书,计有《平凡的世界》《大数据时代》《时间简史》《沉思录》《中国哲学简史》《苦难辉煌》《叩响命运的门》《被淹没和被拯救的》《孔子评传》《论中国》《相约星期二》《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等,涵盖了中外很多领域。这是很有意义的活动。

  即便都是名家泰斗,但因为每个人从事专业或爱好不同,视角有别,开出的书单也各有不同,这也很正常,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那么,对于这不同内容的书单,最好的办法是,多找几个名家开的书单,相互对照,先把那些几个书单上都有的书定下来,取“英雄所见略同”之意;然后再读那些出现频率稍次的书。按照这个办法来读书单上的书,读到的书大都物有所值,甚至超值。

  还有一点,开书单要看对象。如果是对大众开的书单,那就要考虑兼顾各个方面的阅读能力与习惯,不能开太专业、太偏僻的书籍。譬如对那些刚入学的大学生开书单,就要适当考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尽管我个人十分喜爱钱钟书的《管锥编》,但给大学生开的却是更通俗的《围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里,《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最高,但我给学生推荐的次序却是《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取其从浅入深之意。当然,《平凡的世界》也是必荐之书,励志的东西谁都需要,青少年尤其如此。

  人类需要薪火相传,开书单即含有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