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人大工作记者行:“2+3+6+N”开创大气污染治理新模式

01.07.2014  10:12

  西宁市南山西社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山脚下,辖区寺院多、平房散户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天然气管网覆盖面积较小,由此呈现出了污染源多,居住人员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对此,西宁市城中区环境保护局在南山西社区开创了“2+3+6+N”的大气污染治理新模式。

  6月23日,记者跟随2014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进南山西社区,在该社区记者通过PPT了解到,南山西社区作为网格化管理环境监管示范点,按照“属地管理、防治结合、监管并重”的原则进行网格化管理,其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8个,三级网格59个,四级网格303个。将网格细化到每栋楼院、每条街巷、每个路段,切实做到全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环境污染、第一时间查处。

  据西宁市南山西社区书记刘桂芳介绍,“2+3+6+N”中的2指两名队员进社区强化一线环境执法,具体工作是由城中区环境监察大队工作人员联点到社区,定点到岗,会同社区网格长及时查处群众反映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实现了环保一线执法与网格环境监管的有效衔接。3指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摸排走访到位,确保网格化环境监管示范点工作的顺利推进。6指六个一环境监管工作新方法,其创新性的提出志愿服务“一亮一比”、投诉受理“一线一卡”、网格监管“一会一访”。“一亮一比”是亮身份比服务,将环保队员、社区工作人员、网格长、在职党员全部纳入志愿服务队中,在楼院公示栏内亮身份。“一线一卡”是社区专门设立了环保监管工作服务热线电话0971—8230672,针对居民反映的环保问题,社区在第一时间进行受理,如在权限范围之内社区立即进行处理,如重大问题社区将会第一时间上报。同时专门制作环保服务卡片,搭建平台拉近距离。“一会一访”是将辖区科学划分为16个网格,重点选聘居住在本网格内有社会责任心、热心环保工作的居民或党员担任网格长。“N”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共建共管机制、建立监管防控体系、坚持主题活动与经常教育相结合、坚持纵深发展与经常整治相结合。

  随后,西宁市城中区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中队长王利告诉记者,各级网格每周至少进行3次巡查,对网格内的重点区域进行不定期巡查。自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实施区域划分后,现在社区内无论哪里有倾倒、焚烧垃圾,哪里存在噪声污染、“冒黑烟”、破坏树木等问题,网格化责任人都会第一时间处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根据污染源不同类别,各部门分类管理也不同,城中区城管部门负责对道路网格化管理,区建设部门负责对施工工地网格管理,区环保部门负责对餐饮煤(油)烟、堆煤场所、中小型企业等网格化管理,区农林牧水局负责对水环境质量、农村环境网格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