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奏响美丽乡村致富曲 趟出农家百姓致富路

30.07.2019  16:10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 聂文虎 张发鹏 报道)

惠风和畅溢芬芳

  在与全国人民同奔小康的进程中,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目标任务是整县脱贫“摘帽”。面对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加之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薄弱、后续产业滞后、生活成本高等原因,祁连县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聚全民之心,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在完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筑梦之路上燃起了新的向往和追求。尤其是2017年以来,全县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突出攻坚重点工程,全面落实扶贫政策,补齐精准扶贫脱贫短板,完善帮扶措施,精准识别脱贫对象,凝聚各方力量聚焦问题整改,着力提升巩固扶贫成果,使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新成效。2018年4月,祁连县划定534户1745名贫困人口脱贫、6个贫困村整体退出,通过省级验收,实现了贫困县“摘帽”的刚性目标,农牧区群众脱贫致富促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千里沃野尽展芳容,荣耀的花环来自每一叶花瓣的芳香。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喜看今日祁连乡村新变化,顾盼的目光在欣喜中,让我们的内心在充满自豪的同时亦多了一份思考……

  盛夏时节的祁连草原气候宜人,景色优美。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麻拉河村党支部带领村民抢抓商机,兴办产业,逐步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支部强村富民”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民族贫困区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成功路子。

  正值暑期,祁连县城游人如织。省内外游客或居家自驾,或宾朋相约,走进祁连,徜徉祁连林海天然氧吧,信步游走中国最美草原,收获一路美景。坐落在卓尔山景区的麻拉河村,每天村口停车场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旅游大巴,操着不同方言的省内外游客穿行在村中的农家小院里,村旁旅游公路上排列整齐的各式车辆正在待命出发,山坡上不时有游客上去拍照留影。蓬勃兴起的旅游业带火了麻拉河村,让这个曾经“藏匿”在山沟沟里的穷山村走上了“致富路”、创出了“大名声”。

掘出村集体“第一桶金”

  “以前,村集体没有收入,仅靠镇上财政补助。由于经费少,有时候村办公室的电费都交不起呢,那里还有钱去做其他的事情?”说起以前的事情,麻拉河村老支书马贵话语流露出了许多无奈。“村里没钱办事,村支部在村民中的威信就打了折扣,变成了‘空架子’。召集村民开会,总是拖拖拉拉,没有一次到齐过”。

  穷则思变,2009年是麻拉河村走向新变迁的分水岭。当年,八宝镇在全县率先实施草场经营使用权落到村委会集体所有的改革政策,引导村级组织对闲置土地、草场、厂房等资源“腾笼换鸟”,采取租赁、承包经营或自主开发等方式加以盘活,变村资源为“租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该村将8000多亩草场,通过承包和租赁的形式,实现村集体创收3万元,这是麻拉河村集体账户收入的“第一桶金”。

  村集体经济有了钱,为民办事的底气足了,能力也增强了。村“两委”利用集体资产收益资金,结合危房改造工程资金,为每户补贴10000元,给房屋受雨水冲刷严重的村民还额外多补助6000元,给低保户补贴25000元,帮助群众建设改造房屋。还为村里的五保户和孤寡老人免费盖了两间大瓦房,让曾经饱受艰难岁月的老人们在窗明几净的优美环境中安享幸福晚年。

  “说起村集体经济的起步,首先要感谢党的惠民富民政策。村里有钱为民办事,村党支部班子在群众心目中的威望逐渐树立了起来。”麻拉河村“第一书记”张元忠由衷表示。

凸显支部“主心骨”

  “钱、人、地”是推动解决民族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复壮的一项难题。自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祁连县强化支撑保障,落实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和人才政策,不断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这也给麻拉河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新的政策机遇,更成为群众增收,共建幸福和谐新家园的助推器。2016年起,麻拉河村先后获得旅游扶贫资金、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资金、山东援建资金等各类资金500多万元。以第十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推选出5名党性强、能力强、作风强、群众认可的新一届麻拉河村“两委”班子,并选派了“第一书记”和2名驻村工作队员,为引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奠定了基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在县乡党委引领下,提出了立足实际、抢抓机遇、把握优势、因地制宜,从单一性集体经济走向混合型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借助卓尔山景区区位优势,采取“旅游+公司+党支部+村委会+贫困户”经营管理模式,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2015——2016年,通过整合扶贫、草原奖补、支农资金等方式,筹措资金350多万元,修建了集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园一处,并以每年42万元的价格承包给青海青鹏商贸有限公司运营,将1200多亩草山入股祁连县玉林旅游公司,每年收益分红81万元。

  投资入股拉动经济方式的成功尝试,给村支部带来了很大的信心。但他们没有就此止步,想到“大资金的管理存在风险,村集体采取入股企业或承包方式获取稳定收益,但小资金投入开发自主产业,既可以‘试水’,又可以巩固和扩大村集体经济”。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麻拉河村按照市场化经营模式,投资280万元新建面积为1600余平方米的农贸市集,市集摊位向外租赁;修建宾馆9间,每年收益将近3万元;兴办2300平方米养殖小区1处,年收益0.8万元。加上村集体草场承包和奖补资金,2018年麻拉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1.01万元,人均增收1126.5元。

  合理分配使用收益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麻拉河村将村集体经济收入分成四部分,其中:四分之一用于村级后续产业培育发展;四分之一用于村民当年红利收入;四分之一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包括改善村级活动场所,实施村道养护、垃圾清运、环境绿化和帮助弱势群体等;四分之一用于公共民生,即为村民缴纳新农保新农合保险。这种分配机制,既有留存部分,也有分红和公共设施建设部分,既激发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又使村民得到实惠,得到了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并在全镇各村进行推广。像这种“扶贫+创新”的脱贫攻坚,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老百姓都在为党和政府殚精竭虑为人民的生动实践“点赞”,同时,群众也希望有更多扶贫攻坚的“创新”出现,来发展经济,造福百姓。

  村集体有钱了,财务问题成为村民关注的焦点。为确保村财务在“阳光”下运行操作,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麻拉河村党支部采取好了很多措施。严格落实“村财民理镇代管”和“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计划报备审批”制度,村里上报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计划,镇政府派专人进行调查核实,经审核无误后,由镇政府主管负责人审批,镇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和经管站会计全程监督落实,确保了资金使用安全规范。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坚持党务、村务、财务定期上墙公开,接受全村群众监督,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环境,赢得了群众对村干部的认同。

  “只要村支部干部心中有群众,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那么他们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我们愿意跟着这样一个村支部干事创业。”麻拉河村老党员马玉芬诚恳的说。

高原乡村旅游特色示范村渐具“雏形”

  “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游卓尔山,观祁连美景”。麻拉河村的农家院生态旅游,吸引了众多远道而来的游客。刘钧的“卓尔山下”宾馆每到夏季几乎天天“人满为患”,一床难求。据统计,在麻拉河村集体生态园和宾馆带动下,目前全村开办的农家院宾馆15家,床位596张,每天可接待游客700余人,2018年旺季40天内接受游客2万余人(次),生意较好的农家院每年纯收入可达20万元,一般经营户收入也能达到5万至10万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依托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麻拉河村旅游业已初见端倪,但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均衡、整体发展的模式。这时,州县党委政府的顶层谋划引领,给麻拉河村的未来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使发展与前行之路上的众多“瓶颈问题”迎刃而解。2017年,麻拉河村成为州委联系乡村振兴战略示范试点村,海北州委因势利导,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立标杆的发展步骤,将麻拉河村创建成“高原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总体构想。2018年,围绕建设“体育综合体”和打造“飞行小镇”目标,在麻拉河村引进和举办了伊卡洛斯•中国祁连国际飞行节和首届祁连麻拉河玩偶狂欢节,不仅给“高原乡村旅游示范村”的顺势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祁连旅游业的发展打造了新名片,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牌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人心齐,泰山移。近年来,麻拉河村紧紧抓住扶持政策、项目和商机,积极向上争取补助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加快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完善旅游设施和功能。村里建起村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大舞台、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文体设施,制作了村标、景标和指路牌,完成了村级污水管网改造、农家院改厨改卫等工作。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感受乡土文化,旅游高峰期,周边农家园还聘请专业团队在广场上开展娱乐活动。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公园广场上人头攒动,悠扬美妙的乐曲在山间萦绕,吸引了很多游客互动参与,共同体验乡村生活。

  几年来,麻拉河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绿树红瓦相间的村落,整洁干净的村道,整齐划一的院墙宅门,愈加文明友善的乡风,淳朴浓郁、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生活气息感染和改变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精神焕发,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麻拉河村生态旅游在全县、全州乃至全省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周边拉洞台、拉洞、卡里岗、白杨沟等村在麻拉河村辐射带动下,已发展农家院等特色产业经营户100多家,“高原乡村旅游特色示范村”渐具“雏形”。

帮扶机制,凝聚党群合力促脱贫显成效

  全县选派“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和精准扶贫战略全面落实的重要举措,选派27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非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围绕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脱贫攻坚、建强村级组织等五项内容开展工作,制定《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干部考核评价细则》,把村集体经济等“软任务”细化成具体“硬指标”,逐项“对标”打分,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把基层党员干部培育成扶贫攻坚的“宣传员”“指导员”,确保党的温暖传输常“在线”。2018年以来,祁连县通过开展党建引领发展、建强干部队伍、探索发展路子、强化监督管理4项措施,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全县45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实现总收益1205万元。

  海北州委常委、祁连县县委书记韩向晖说:“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四方’的作用,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全县干部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勇于担当,使精准扶贫工作在正确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通过脱贫攻坚的全面推进,扶贫工作的有效成果像沉甸甸的果实和充满芳香的格桑花一样,芳香了祁连人家,让更多的城乡群众感受到了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收获感,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玉树市村集体经济 “破零”走出新路子
  本报玉树讯 (记者 洪玉杰) 以“富强村逐步壮社科院
海东936个村摘掉集体经济“空壳帽”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年来,Qhnews.Com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成为全国第一个区域性整体脱贫摘帽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近年来,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决战脱贫攻坚,2018年9月全县62个贫困村1953户809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6.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