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青:奏响青海山水灵动旋律

15.06.2016  22:05
来源:海东时报

  山水画并非唯美风景,尤其是中国画中的山水,都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特色,张建青的画作就是如此,借助青海山水表达出了人文景观。中国山水画从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诞生以来,开创了青绿山水的先河。它和中国画人物、花鸟画一样,经过千百年来历代画家们在绘画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总结后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以线造型、以墨为主的绘画体系。当我们翻开《中国美术全集》和《中国美术史》时,就可以看到先辈们为世人留下了的丰富传世佳作和理论体系。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在浩瀚的美术作品中,几乎没有表现青藏高原与荒漠戈壁的作品。

  张建青由此找到自己创作的方向,游走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寺院的壁画以及民族民间美术作品之间,去寻找、开垦属于艺术家富矿区的处女地。张建青表示,地域特色是绘画风格形成的前提条件,“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但是,要想表现青藏高原的雪山、草地、牛羊和神秘、博大的高原气势并非易事,张建青因此不断努力探索。祁连山的雪峰,天峻的怪石,纵横交错的溪流,以及连绵起伏的草原和点缀其中的牛羊、牧人、帐房、经幡和佛塔,构成了青藏高原独有的景色,当然,其中也饱含了青海人文景色。

  对景写生不是照抄自然,需要消化、理解、编排于组合。从布局章法、点、线、面的布置以及墨色的干湿浓淡等诸多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最终达到“中得心源”、“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一切客观事物都是围绕艺术规律进行的,否则将是一件没有被修饰的顽石,虽然古朴、自然,但没有生气,艺术价值不高。作为一个专职画家,在西宁画院工作30个春秋,张建青深有体会,把歌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作为创作的主线,身体力行地传承、发展祖国的传统文化,笔墨当随时代,不断探索,努力进取,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正因如此,张建青的青海山水画才有了灵动。

  张建青小档案

  张建青,陕西省渭南市人,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教院美术系。作品多以表现青藏高原沉雄、博大的自然景观,有多件作品参加全国及省级美展并获奖,近百余件作品在《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报刊发表。

  2013年11月应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的邀请在马讲学,曾随“中国画画世界”艺术采风团在印度写生采风;其传略被编入《中国书画名家签名钤章艺术总览》、《93.中国美术家》、《青海文艺家》等大型辞书,出版有《张建青画集》、《张建青艺术档案》。

  张建青受外公的影响,从小习字学画,就连民间的剪纸艺术,他也学得如痴如醉。1978年初,他应征报名当兵来到四川省眉山县。为提高绘画水平,他先后向部队驻地的著名画家周华君、熊世森等人请教,受益匪浅。回到地方后,他又拜著名画家贾允中为师,潜心学习山水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开办后,他刻苦攻读,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国画专业的系统学习。之后,他又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青海师大教育学院美术专业的学习深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海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西宁画院高级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