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试验区建设和青海畜牧业发展新局面——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解析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

21.06.2016  16:41

2014年,农业部授予青海省全国惟一一块“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牌子,这是国家对青海畜牧业工作的认可,也对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此,青海日报记者就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专访了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

  问:为何农业部将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放在青海?

  答:青海在全国五大牧区中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规模程度上都不领先,为什么农业部惟独将试验区的牌子授予青海。原因是不用省从2008年开始,为适应青海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要求下,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畜牧业,改变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路子,赢得了农业部的认可,有了做试验区的先行条件和基础。

  目前,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建设已走过8年,并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喜的是:八年来青海省从体制机制方面闯出了适合青海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最大的成效就是生态畜牧业的创新理念在青海大地上得到了成功实践。像梅陇模式和拉格日经验主要特点是: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实现了生产资料集约,实行分群放牧,提高了科技水平。

  忧的是:目前青海省还有一批生态畜牧业“空壳社”,看不到发展后劲。最失望的是曾经一些搞得好的地区和一些已经规范了的合作社,由于后续工作跟不上,反而退回来了,更谈不上起到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个别地区农牧部门领导缺少担当精神,认识不到位,对试验区建设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作思路;部分地区领导对试验区建设转方式、调结构的引领作用缺少共振,仅仅将试验区当作一般的建设项目对待;一些地区缺少项目整合统筹推进试验区建设的意识,简单地为落实项目而落实项目。个别地区未按试验区“集中建设”的战略要求布局资金,用试验区建设资金搞平衡,使政策拉动发展的作用弱化,不能形成合力。

  问:今年,是青海省农牧业“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试验区建设的关键之年,青海省将如何推进试验区建设?

  答:试验区建设须与扶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目前,全省精准识别的贫困人口有52万,其中牧区六州有27万,要实现同步小康和提前脱贫目标,难点在牧区、牧业和牧民上。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实践和梅陇、拉格日经验都说明,要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只有将草场、牲畜等资源转化为股份、转化为资本,由合作社透明核算、按股分红,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使其致贫、返贫,实现稳定增收。

  与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紧密结合。保护好草原生态,关键是要落实好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实践证明,只有将以草定畜作为牧户入股的先决条件,由合作社前置来落实禁牧和以草定畜制度,才能将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各地一定要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特别是实现股份制改造的合作社作为落实制度的组织机构,坚持谁先入股整合资源优先扶持谁的政策扶持机制,改变项目投入到户的传统扶持方式,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试点示范社,创新出草原保护新机制。

  与有机特色品牌建设工作紧密结合。目前全省有7个县通过国家认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今年还要大力开展有机特色品牌的建设工作,预计还要建20个标准化有机牧场,筹措资金开展品牌建设和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扩大“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品牌影响。之所以下大力气去推进有机品牌建设,是出于调整畜产品结构向市场要效益的需要,关键看能不能生产出“优质”并且“优价”的畜产品。

  与畜牧业科技创新推广工作紧密结合。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关键还要看科技能不能“落地”,一要将现代生态畜牧业技术贯穿到种畜、繁殖、饲喂、防病、加工等产业链条上;二要将技术高效地贯彻到合作社里去,培育出畜牧业科技驱动的内生动力;三要切实发挥好技术推广项目示范点的带动作用。

  问: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是什么,难点在哪里?

  答:试验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牧民群众自愿的基础上,规范合作社股份制改造和草场、牲畜的流转整合上。这也是转变牧区发展方式,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的一个必备条件。其关键是着力引导合作社股份制改造,创新畜牧业建设方式;着力试验区各项任务落实,创新发展的机制体制;着力干部作风的转变,创新工作方式;着力加强工作宣传,扩散建设效应。

  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始终是试验区各项创新任务开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切合青海省实际的草地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主要方式,是落实草畜平衡政策、各类建设项目和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平台、实现草地畜牧业集约经营主体力量和实现草牧业转型升级现实突破口。今年要争取实现试点社在带动上有一个明白人、股份上有一本明白账、生态上有一条明白线、经营上有一套明白方。

  目前试验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全省要务必落实好五个“决不动摇”和三个“贵在”工作理念,抓住转型升级中的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迎难而上,逐一破解;务必在现有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做好中层设计和底层设计,摸实情、谋创新、抓落实。

  各级农牧部门要提倡创新意识和学习精神,加快形成适应畜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工作方式。更加注重联点单位和专家库的作用,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模式的调研总结,增强科技对生态畜牧业的支持支撑;要在继续发挥好现有行政体制层层抓落实的同时,更多地运用法治思维、市场办法、信息化手段去推动工作;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中的作用,培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合作社发展的“明白人”。

  试验区工作要推开,离不开各级干部和广大牧民群众的支持,这就需要我们把试验区工作宣传出去。现在我们在搞集中建设,就是为了要树立典型,拿典型说话,带动最广大牧民群众一起脱贫实现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