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司法审判遇上信息化

12.04.2016  08:59

  青海新闻网讯

   关注

  全力促进人民法院信息化转型升级,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积极打造“智能法院”,形成“智慧司法快车道”,这是最高人民法院结合信息化发展提出的时代强音和重要任务。

  紧随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我省法院开始全面推进网上办案,可是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青南牧区由于经济条件差,信息化应用程度低;中基层法院许多年龄较大的法官和工作人员甚至无法熟练的操作电脑;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一直停留在建设层面,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数字法庭应用率低,“每庭必录”难推进;数字法院系统存储的案件数字与真实办案数、司法统计数有偏差;案件信息数据质量较低等问题开始凸现。面对困难,全省法院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以全面推进网上办案为抓手,迈出了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新步伐。

  理念传导责任不留历史欠账

  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不留历史欠账。对此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认识明确,在2014年省高级法院机关利用智能楼宇建设,基本实现网上办案,适时提出了到2015年底全省法院实现网上办案的工作目标。2015年,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要求各级法院必须将网上办案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努力在年底前实现全省法院网上办案。

  西宁、海东、海南、海西、海北、黄南各中级法院立即做出响应,制订了网上办案推进方案,全省法院网上办案工作正式步入快车道。各地法院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了一系列网上办案规章制度,开始下大力气推进网上办案工作。信息化应用成为全体法官和工作人员重要学习内容和闲谈的重要话题,开始由传统办案工作方式向应用信息化转变。

  疴症需用猛药强力推进应用

  开弓没有回头箭。经过两个多月的推进,各市州法院网上办案呈现焕然一新的面貌,司法统计案件数和办案系统中的案件数差距在一步步缩小,各级法院录入的案件信息也朝全面、准确、及时的方向进步。

  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审管办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和信息化建设联络员,带着问题深入一线,有针性的开展巡回培训指导,“面对面”帮助解决问题。先后以八个中级法院为主会场,为辖区两级法院讲解网上办案中的疑难问题,将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带给每一位法官。

  省高级人民法院定期印发《信息化应用通报》,直面问题、直切要害,将全省法院网上办案的推进进度以数据通报的形式反映出来,让各级法院做到心中有数。在全省中级法院院长会议上,各中级法院的院长首次以PPT演示的方式汇报了各市州法院网上办案情况。

  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检查组,对全省各中级法院和部分基层法院网上办案情况展开检查。检查组先后深入到全省8个中级法院和18个基层法院,以解决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帮助解决网上办案现实的困难为目标,查看和提取网上办案系统使用数据,检查案件数据质量、数字法庭应用、审判流程公开、电子卷宗制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技术问题当场解决,应用问题当面反馈,操作问题当场培训。实行约谈制度,推动相关法院针对存在的问题切实整改,不拖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后腿。

  一系列的努力,使全省法院网上办案工作逐渐走入正轨,先进地区不但实现了网上办案,并且已经在推进深度应用上下功夫;后进地区奋起直追,逐渐缩小了与先进地区的差异,实现了全省法院网上办案的均衡发展。

  实现历史跨越全程网上留痕

  目标明确、认真态度、齐心努力使实现网上办案这一目标系统成为必然。今年年初,省高级法院组成两个检查验收工作组,对全省各级法院网上办案工作检查验收。验收结果表明,全省法院基本实现网上办案。所有案件均在网上办案系统中立案、分案、办理和流转归档,审判执行工作事项全部在网上操作并记录,所有结案文书均可以从网上查阅和下载,符合公开条件的案件流程信息一律全部公开,网上办案系统中的案件信息可以同步并真实反映法官审理案件的实际情况。全省法院案件信息已实现数字化管理,法官办案正在向电子化、智能化过渡,审判管理不断向精细化推进,司法为民更加便捷化服务,司法公开已经形成常态化。网上办案已覆盖全省每一个法院、每一名法官和工作人员、每一个案件,“天平工程”要求的业务全覆盖、四级全互联、资源全共享、系统全应用、网络全安全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法官和工作人员网上办案的工作习惯和氛围已经形成。网上办案不仅有效促进了审判执行工作质效,也为建设全省统一的司法数据库打下了坚实基础。

  案件信息已实现数字化管理,全省法院案件信息数据质量基本达标。全省法院案件信息的正确率从2014年初的50%提升至目前的99.99%至100%区间(最高法院监测数据),并一度保持100%;所有结案均有裁判文书电子文档,裁判文书上传正确率达到99.27%;裁判文书覆盖率达到83.71%,案件数据质量排名全国法院前列。全省法院数字化法庭已全部启用。全省中、基层法院预定数字法庭开庭审理各类案件达2272次,实际使用数字法庭开庭为1508次,全省法院数字法庭均在运行,数字法庭的实际使用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全省法院数字法庭使用率较低状态彻底改变,数字法庭利用率已达到100%。全省法院案件纸质卷宗与电子卷宗信息基本同步。截止到去年年底,全省法院去年审理各类案件共71951件,有电子卷宗的案件共71365件,电子卷宗制作比例达到99.2%。法官办案正在向电子化、智能化迈进。身份证识别仪、高速扫描仪等信息化硬件已全部使用。cocall平台、裁判文书自动纠错系统已经普遍使用。审判管理不断向精细化推进。网上管控审判流程节点已实现,全省法院都有专人负责案件信息审核,对提升案件信息数据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网上评查案件逐渐成为常态,司法为民更加便捷化服务。远程视频接访系统正常使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涉诉群众诉累。司法公开已形成常态化。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比例达50%以上,截止到去年年底,累计上网文书达到58710份。审判流程已经全面公开。截止到今年1月29日,全省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开平台共采集各类案件信息103342件,向案件当事人公开92424件,公开比例为89.44%。失信被执行人公开639人。

  我省法院信息建设新进展得到最高法院肯定。省高级人民法院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发展给法院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在《青海省法院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力争在2017年底前建成“全面覆盖、移动互联、跨界融合、深度应用、透明便民、安全可控”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全省法院将以努力建设“网络法院”“阳光法院”“智慧法院”为目标,借助信息化手段,为司法审判插上信息化翅膀,不断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时评

  让纪律和规矩成为法官的“护身符”

  领导干部带头履职,廉洁司法,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严格按照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要求,常念“紧箍咒”,注重加强党规党纪经常性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让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纪律规矩成为法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带”“护身符”。这是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董开军在全省法院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上对全体法官提出的殷切希望。

  据了解,去年以来全省三级法院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各项纪律规定,加大执法执纪监督力度,持续整治司法不正之风,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全省各级法院将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树立主体责任意识,健全责任落实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划分责任区域,明确责任人和协助落实部门,形成“党组负总责、层层抓落实”的管党治党工作格局。

  同时,认真总结梳理审判执行工作中容易滋生腐败的高风险领域和环节,严格执行“五个严禁”、任职回避、防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等制度,强化对审判权运行的常态化监管。坚持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议事规则,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对大额资金使用、重大案件处理、干部人事任免都要召开党组会或相关会议集体研究讨论。严格执行条规禁令,加强对法院干警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组织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对治党不严的党组织、监督责任履行不到位的纪检监察部门和违反党规党纪的党员干部严肃追责,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法院队伍,保障公正廉洁司法。

  点赞

  苏林:天平在心中

  法律专业素质对一个法官固然重要,但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却是优秀法官的基础。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人民法院民庭审判员苏林就是这样心中想着群众,装着百姓,把依法护民权、解民困、排民忧作为自己的天职,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为民带来的实惠。

  在审结一起保证合同纠纷案中,苏林发现在原、被告签订合同时,被告给原告提供的是复印件,而这份复印件对原告极其不利。庭审中,苏林要求被告提供原件时,被告以原件丢失为由拒不提供。据此,被告因不能提供原始证据需承担相应不利的法律责任。事后原告激动地说:“我们提供的证据本身对我们不利,是苏法官凭着对我们负责的态度,把我们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才让我们胜诉了。”

  苏林常说,中国的老百姓如果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走进法院大门的。许多当事人可能一辈子就进法院一次,如果就是这唯一一次与法律的接触,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得到一个想不明白的结果,就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深深的伤痕;而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就会增加一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对社会的信心。苏林就这样三十年如一日,始终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妥善处理每一件案件,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安贫乐道是苏林真实的写照。他常说:“法官是用老百姓纳税的钱来培养的;我爱我的职业,所以我维护它。若是想赚钱,我可以不做这个职业。”所以,他时刻以“堂堂正正做事、公公道道办案、清清白白为人”的律条鞭策自己,安于清贫、淡泊名利,严守法官职业道德防线,不让心中的天平发生倾斜。

  2013年5月,苏林在审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时,为查清被告主体资格和对被告财产实施保全措施,应原告申请,他与另一名法官先后三次前往西安调查取证、查封扣押车辆及银行账户。当时被告对苏林和同去的法官说,原告给了你们多少钱,你们三番五次千里迢迢到我们这里来?但当被告看到法官住在一个小旅店里,中午吃的是方便面时,他们被两位法官锲而不舍、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折服,不仅息诉服判,而且还主动履行了裁判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正是因为苏林的这种坚持,使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近几年,苏林每年审理的案件都有四五十件,且大部分属疑难重大案件,但他从无怨言。从事审判事业三十年,他时刻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他始终坚守:国徽在上,法袍在身,天平在心中。

  生活与法

  到底是谁的错?

  【案件回放】

  小刚是个贪吃的小家伙,一看到路边摊腿就迈不开了。这天晚饭过后又照旧去解馋。谁知,刚吃完不久小刚就感到肚子疼,频频恶心、呕吐。爸爸赵成赶紧送儿子去就医,医生明确诊断孩子是食物中毒,必须立即输液。在医院折腾了一晚上,小刚的病情总算有所好转。离开医院时,医生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赵成连连点头表示一定配合。

  小刚不难受了,又开始管不住嘴了。经过路边摊时,跟妈妈吵着闹着要吃烤肉串。妈妈经不住小刚的哭闹,就给他买了几串。可没想到,小刚吃完肉串后,又开始出现了几天前的症状,而且更加严重。就这样,小刚再次被送进医院。经过检查,医生确定小刚是严重的食物中毒,实施了紧急的洗胃手术。一看这情形,赵成夫妇开始质疑医生之前的治疗,他们认为是医生耽误了治疗,孩子的病情才会加重。但医院认为,医院明确规定患者及家属应该遵从医生的建议,但赵成夫妇无视医院的规章制度,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赵成夫妇觉得几串肉串根本不可能引起这么大的问题,一定是医院在推卸责任。于是,夫妻俩将医院告上了法庭。

  【法官说话】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小刚在第一次食物中毒后,医生曾要求小刚的父母不能让孩子再吃不干净的食物。作为小刚的监护人,赵成夫妇没有遵守医院的规定,才会导致第二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对此,医院不存在过错,不应当承担责任。因此,法院驳回了赵成夫妇的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