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一个欣欣向荣的高原小城

27.07.2018  10:43

  青海新闻网讯 德令哈作为海西州州府所在地,以她的富有和神奇,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资源开发方兴未艾,绿洲农业铺金叠翠,现代畜牧业蒸蒸日上,开发建设热火朝天,各族同胞团结和睦,人民生活日新月异,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绚丽景象……

   戈壁滩上崛起的高原新城

  每当徜徉在德令哈的大街小巷,看着那错落有致的楼房,73岁的张富贵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说起三十年前的德令哈,更是感慨颇多。张富贵老人回忆说,德令哈曾经是戈壁荒滩,十分荒凉。一批批开拓者、建设者们在“开发柴达木”的召唤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与当地各民族群众紧密配合,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自1988年德令哈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各族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

  “1978年我在海西消防队服役,德令哈风沙天气给我的印象最深,漫天的黄沙,训练时战友们都在一个劲揉眼睛。除了人民商场、海西州招待所是小二楼,其他大都是平房,街上人也不多。”家住白水河村的村民田思珍回忆说。他曾经是一名军人,在部队服役6年,也见证了德令哈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到现在城市的发展,田思珍更是滔滔不绝:“德令哈的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社会事业发展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排排整齐的楼房拔地而起,清澈的巴音河穿城而过,生活在干净、舒适、宜业宜居的戈壁新城是我们的幸福。”田思珍曾任白水河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18年,对于这座小城的变化,有热爱、有憧憬。

  2017年,德令哈市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加大投入,积极改善民生,有效提升了城乡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先后投入7.5亿元实施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在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341.5万元的基础上,积极争取23.2亿元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贷款资金,进一步夯实了城乡发展基础,使市容村貌旧貌换新颜。

   幸福指数提高百姓安居乐业

  地处德令哈市西北角2公里的陶尔根家园,是我省最大的游牧民定居点。

  居住着德令哈市4个乡镇、13个牧业村的891户3600多名牧民群众,其中,蒙古族就超过了九成。

  走进陶尔根家园,牧区的阿爷阿奶正在凉亭里打着“牛九牌”,虽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却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在柯鲁柯镇克鲁诺尔村,今年64岁的卡吉里玛说:“我出生在草原,住的是蒙古包,照明用的是自己做的油灯,放牧条件十分艰苦,牧区没有路,羊丢了也找不到。现在牧区生活已经大变样,我的孩子们开着汽车放牧,牧区也盖起宽敞明亮的定居房,家里羊圈里的600多只羊长势很好。党的政策给我们牧区带来了很多实惠,现在我们居住在这个小区,我们各民族团结互助感到很幸福。”

  陶尔根家园的建设实现了牧民向市民转变、牧区向市区转变、帐篷向楼房转变的三种跨越式转变,小区除了现建的17栋楼房,还有办事服务楼、日间照料中心、幼儿园、文化活动广场、党员活动室、牧家书屋等配套设施,覆盖了住房、养老、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

  夜晚的奥运广场是市民喜欢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地方,不管年轻的、年老的都喜欢到这里来跳跳广场舞,还有练太极的大爷大叔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陶冶了情操。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人们会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健康长寿的完美人生。

  随着柴达木广场、巴音河大桥、州图书馆、州民族文化活动中心亮化、市行政服务中心广场景观工程的建成,巴音逸境河畔公园、青少年广场、巴音河景观夜景照明等工程进展顺利,6条城市道路给排水工程相继开工,新建改建公厕30所,市政设施完好率和路灯亮灯率分别达90%和95%以上。与此同时,德令哈市大力发展国土绿化行动,投资1.13亿元实施公益林管护等17个绿化项目,新增林地0.29万公顷,封育0.21万公顷,管护30.03万公顷,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07.4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