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图)

30.04.2015  18:49

夜幕中的巴音河


韩冰介绍智能水表的便利及节水效果

城市绿化节水设施

德令哈市新堉种植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查看果蔬生产情况

怀头他拉镇西滩村有机标准化枸杞种植基地

铺设滴灌设施

滴灌

 

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生水回收利用系统

 

 

          巴音河河道治理景观

 

 

        自2010 年被水利部确定为第四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德令哈市在省、州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德令哈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德令哈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管理机制建设、制度体系建设、节水工程建设和节水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逐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效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夜幕中的巴音河华灯璀璨,恍如江南水乡。德令哈这座深处隔壁草原的城市因为巴音河而显得柔美动人。然而因为水资源紧缺,美丽的巴音河已无法满足这座城市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德令哈节水型社会建设势在必行。

                做好水文章,建设节水型社会。通过多年努力,德令哈在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用水、节水示范载体建设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农业方面,德令哈市通过灌区输配水工程改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等措施,积极探索农业节水灌溉新途径,有效提高了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突破7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32提高到0.46,农业节水灌溉率由10.1%提高到30%。               

                4月22日,农业工作者在怀头他拉镇西滩村有机标准化枸杞种植基地里正进行紧张的工作。这里种植的4万亩枸杞全部采用了滴灌设施,平均每亩地铺设滴灌管道400多米,一滴滴经过复合配方施肥、施药的水滴使干旱的土地焕发生机。节水灌溉有力促进了当地枸杞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据基地负责人史连奎介绍,以前大水漫灌,一亩地需年用水量1000立方米,现在采用节水滴管设施以后,一亩地年用水量只有100多立方米,节水九成以上。他深有感触的说,节水灌溉支撑了枸杞产业的发展,要没有节水灌溉,就种不了这么多的枸杞,特色枸杞产业化种植就得不到可持续的发展。在德令哈市新堉种植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我们同样看到2400多栋设施农业温棚也全部采用了膜下滴灌设施,得到了水肥一体化、智能化的管理。德令哈市新堉种植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副经理胡育文说,这些滴灌设施比普通温室节水30% ,比大田种植节水60%以上。合作社于2010年5月28日成立,是一家以经营果树种植、生产及销售为重要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长期安排周边乡村近200名农民就业,年人均收入34200元。现在合作社示范园已成为德令哈市节水农业的样板工程,正逐步带动着当地高原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

                在工业方面,德令哈大力调整工业产业布局,落实工业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遵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原则,对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企业强制进行节水工艺改造和废污水的处理回收利用,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对青海中盐昆伦碱业、青海碱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建设海西州工业企业用水在线监测系统,万元GDP用水量由2009年的1045m³降低到480m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9年的182m³下降到160 m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2009年的60%提高到68%;碱业生产用水量下降到15 m³/t。在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看到,新型高科技绿色产业已经在戈壁草原扎根,他们的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处处显现。据生产经理曹立军介绍,该公司通过再生水利用系统,把生产用水进行除盐、沉降等措施进行循环利用,将多次利用后收集起来的废水进行收集后再用于公司园区滴灌绿化,极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快城镇生活用水管网改造,全面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通过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德令哈节水试点建设期间,城镇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0%。

                在全面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同时,德令哈市还实施了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累计投资7.73亿元,完成市区段9.3公里河道的综合治理工程,有效防治了河床下切及河岸坍塌,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城市绿地、水域面积,调节了区域小气候,改善了德令哈市水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