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结论且听他说
四年级的儿子做试卷时,有一道题目引起了我俩的争执:袖珍南瓜每盆125元,买4盆送1盆,张老师买了5盆,每盆便宜了多少钱?儿子的做法是:125÷5=25(元)。我一看,气不打一处来,在试卷上重重地打了个叉子,告诉他解题思路是:买4盆送1盆,所以5盆花的总价只要计算4盆的就可以了,然后再计算1盆的实际单价,最后用125减去实际单价就得到每盆便宜的钱数,即:125×4÷5=100(元),125-100=25(元)。谁知这下儿子更来劲了,答案的一致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我一再强调这里只是巧合,不能只看答案,可他就是不服气。
为了让儿子信服,我就让他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找出他的不足之处,以便对症下药,让他心服口服。
“买4盆送1盆,这1盆的钱数就是买5盆便宜的总钱数,用这个总钱数除以5,就是每盆便宜的钱数。”儿子说。
“如果是买3盆送2盆呢?”
“那就用2盆的总钱数除以5,就是每盆便宜的钱数。”儿子继续解释道。
相比之下,儿子的做法的确有道理,而且是合理的,显然不是巧合,而且比我的做法简便得多。本来我想说服儿子,却被他说服了;本想让他接受我的方法,结果是我先接受了他的方法,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显然我的方法是大众化的方法,而儿子的方法却别具一格,真是后生可畏!
这件小事引发我的反思,为什么不早听听儿子的想法呢?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方法强加于他呢?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听、怎么说呢?
快快地听,做孩子的听众。家长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心态,不能以为自己的经验阅历比孩子丰富,就强加于他,让孩子在心理上感觉我们离他们很远。只有当好孩子的听众,不轻易否定孩子,不把我们的想法强加于他们,才能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尊重他,拉近与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还可以让我们对症下药,从中向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
慢慢地说,给孩子表达想法的机会。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的经验固然可贵,但也可能使我们的思维停滞不前。孩子虽然缺乏经验,但是思维活跃,让他们说,是我们了解他们想法的最好途径。就像儿子那样,如果不让他说,我怎么能知道他的想法,怎么能知道他的独特方法呢?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明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