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摘掉了贫困帽子”

20.09.2017  19:29

我叫赵宝德,今年73岁,家住西宁市湟源县巴燕乡下胡丹村,和儿子一起生活。

与大多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样,我在土地里劳作了大半生,但由于只会传统的种植,所以一直都是靠天吃饭,前几年,家里全年的收入还不到1000块钱,日子过得十分苦,还要靠着低保金才能生活,是村子里的贫困户。

然而这几年,我们家的生活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我真是要感谢党、感谢好政策。

2016年初,“第一书记”刘文慧和扶贫工作队的成员来到了我们村,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这些庄稼人却并不看好他们,觉得祖祖辈辈都没能让村子里富起来,就算他们来了又能有什么办法。然而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工作队来了后立即出主意想办法,让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依托县上的扶贫项目,工作队联系到了一家拥有丰富种植经验和广阔市场销路的药材种植公司,流转了我们村33.3公顷的土地种植黄芪,并且,在我们贫困户的土地中创造的效益有七成分给我们,我们家流转的0.26公顷土地,仅仅一年时间,就分到了将近4000元。

家里的土地突然值钱了,每年的收入翻了好几倍,我高兴得一晚上都没睡着觉,但更让我高兴的是去年5月儿子也通过县上开办的就业培训班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过去因为家里穷,儿子也没有好好上过学,只有小学文化,也没有别的专业技能,所以都45岁了,还是没能走出这个村子,但是他在参加了培训班的厨艺培训后,回来告诉我,他准备好好学习厨艺,在县城开一家小饭馆,自己当老板。两个月后,他的拉面馆就开张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赚了2万多元,我们家终于和村子一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经济条件得到改善了,但政府却仍然在关心我们这些老人,今年6月,县委组织部联系到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付有太,成立了公益性质的敬老食堂,让我们村17个孤寡、空巢和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老人每顿只要一元钱就能吃午饭和晚饭,解决了孩子们的后顾之忧。现在,儿子饭馆需要帮忙的时候我就去帮帮他,平时在村里面就和老朋友们一起吃饭聊天,大家互相做个伴,过得十分幸福。

如今,周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来青海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我们村子也借此机会在大力的发展乡村旅游,儿子也对我说等攒够一些钱,就回到村里办一个农家乐,带动更多的人致富,用自己的努力,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回馈党和政府为我们带来的一切。(陈曦)

我为家乡点赞:“村子发展这么好,我得跟上脚步!”
讲述人:互助县塘川镇三其村村民许福章 我今年建设厅
我为家乡点赞:“村子发展这么好,我得跟上脚步!”
   讲述人:互助县塘川镇三其村村民许福章 人民政府
“村子发展这么好,我得跟上脚步!”
  青海新闻网讯    讲述人:互助县塘川镇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