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哲学

12.01.2015  11:13

从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到韩树英的《通俗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从未停歇。今年9月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主编的《新大众哲学》(七卷本)首发,在学界和知识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新一轮热潮随之掀起。

12月20日,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的《新大众哲学》座谈会在武汉举行。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高翔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来自中国社科院、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社科系统的专家学者,围绕《新大众哲学》的精神内涵、主要特点和时代价值展开深入研讨。

有学者认为,在当前市场经济大背景下,面对新形势下的发展难题,《新大众哲学》应运而生,适应了时代需求,回应了时代问题。

时代需要 应运而生

20世纪30年代,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开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之先河,在民族危亡的时代,启蒙了成千上万青年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时隔70多年,时代的主题由“救亡图存”变为“改革发展”。时代依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共产党人的强大思想武器。

高翔指出,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很多问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们的精神信仰也出现诸多问题,如一些党政干部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等。当务之需是用更加新鲜和具有当代解释力的通俗哲学正确引导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好地认识国情,更好地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破解当前面临的发展难题,营造和谐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新大众哲学》应运而生,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担当意识。

尹汉宁从“新大众哲学”这一书名的关键词去理解和把握该书特色。他强调,所谓“哲学”,它是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谓“大众”,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尝试。而“”字恰恰回应了这个时代,回答了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时代问题。

尹汉宁指出,时代需要哲学,社会需要哲学,人民群众需要哲学。《新大众哲学》系统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回应了市场经济与全球化背景下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是我国哲学界集体智慧的成果,反映了当今中国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实践,都需要哲学提供理性、智慧和思想方法,而哲学本身就是智慧之学、方法论之学、世界观之学。要学习使用宣传好《新大众哲学》,推动该书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大众的思想武器。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名誉会长邢贲思认为,与《大众哲学》相比,《新大众哲学》的成书背景更加复杂,面临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也比较多,要克服很多困难。习近平同志讲,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哲学作为文明的一部分,作为思想文化的一部分,也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

直面现实 创新理论

新大众哲学》在理论创新的同时,回应了时代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无论是国际交往、意识形态碰撞、科技发展等国际性问题,还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发展道路等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抑或是个人对待人生发展的具体问题,该书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释疑解惑作用。

高翔指出,该书准确把握时代的新变化,对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交往的扩大、文化的交流融合和意识形态的碰撞,虚拟世界和网络社会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市场经济发展引起的我国社会结构和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生态环境污染带来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等,都做出了很好的回应。同时,它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层次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发展实际出发,运用“把握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以及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向现实转化等原理,论证了我们党和国家选择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历史必然性,科学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时代和历史方位,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坚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念。再者,书中对金钱观、权力观、事业观、幸福观、婚恋观等的阐释,对引导现代社会年轻人正确应对工作、生活和精神上的压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加《新大众哲学》部分书稿审读的北京大学教授丰子义告诉记者,我们党一直有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良传统。从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大众化的先河,到延安时期的新哲学运动,再到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性的真理标准大讨论,都推动了思想解放,加快了中国发展进程。《新大众哲学》恰恰回归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它突出“问题意识”、回应时代关切,通过对当代世界、当代中国乃至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重要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富有时代感、现实感。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在研究、解决问题中才能创新、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从结构、内容、方法三方面详细阐述了该书的理论创新所在。他认为,《新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的理论创新之作,对提高人们的哲学思维能力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素质,以及实现有价值的幸福人生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深入浅出 服务大众

哲学作为一门思辨性和抽象性极高的学问本身不可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哲学,因为缺少哲学的时代难免陷入迷失。而如何普及哲学,为大众服务,不啻为一种挑战,承载了优良学风的《新大众哲学》无疑是破解难题的典范。

开卷时难见晦涩语言,词句生动鲜活,让人手不释卷,有一气读完的冲动。从老百姓耳熟能详的 “诸葛亮借东风”故事中,带出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通过“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社会心理现象,引导人们对客观基础和主观因素作用的价值评价进行思考……

毛泽东曾经说过,“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在国防大学教授夏兴有看来,今天《新大众哲学》的编写出版,目的就是指明一个方向,即在共产党执政条件下,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地关注人民群众的实践,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民大众的结合。

赵剑英表示,撰写艰深的专业论著对于专业学者来说不是难事,但要撰写既具学理性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大众读物,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有机统一的学科来讲,写出守正出新、令大众喜爱的哲学读物非常难。以王伟光同志为首的课题组不畏艰难,披荆斩棘,近70万字的《新大众哲学》,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项重大成果,将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锐利思想武器,发挥巨大而深远的精神力量。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忠家也表示,《新大众哲学》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中国特色”。无论有无哲学基础,初、高中及以上水平的读者都可以流畅地感受哲学的魅力。其表述形式和语言充满新意和时代气息,从生活出发,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中国老百姓语言实现了无缝对接,开启了人们从中国日常言语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新维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使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最广大人民所信仰的哲学。

该书为党政干部教育事业提供了很好的教材,有利于干部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培养哲学思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党和国家事业服务工作提供指导。”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肖卫康说。

学者们表示,《新大众哲学》站在人民的立场,顺应时代要求,反映时代问题,必将更大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强大思想武器的作用,为推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贡献,应该被很好地宣传推广,让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更好地学哲学、用哲学,用哲学武装思想,指导人生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年12月30日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