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爱心妈妈”

02.06.2016  06:04

  青海新闻网讯 提起自己的“爱心妈妈”,5月25日,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城北小学六年级四班读书的张明霞这样描述她,短发、瘦高个、大眼睛。“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在哪上班,但她就是我的亲人。”张明霞笑着告诉记者,眼睛里分明泛着泪花。

  老家在东和乡元山村的张明霞自幼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亲的意外离世和母亲的改嫁在她的记忆中印象并不深刻。到了入学的年龄,为了方便上学,她住到县城的姑姑家。一开学,当得知她家的情况后,学校德育办公室主任莫延福将她吸收到了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

  “关注留守儿童这件事我们学校一直在做,与以往相比,现在的工作一年比一年扎实,一年比一年细致。”莫延福说,在他2004年到学校参加工作时,学校就有相关的工作,后期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办法,在每年9月份开学后,通过调查确定留守儿童人数,填写档案资料。“除了不定期开展心理辅导、献爱心活动,组织学生文艺演出外,我们还与社会爱心人士、社区、爱心单位联系,对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帮扶。”

  在“留守儿童之家”,张明霞的变化很大。学习上有问题,老师优先辅导;生活上有困难,老师优先照顾;学校有活动,老师优先安排……渐渐地,张明霞变得越来越开朗,越来越乐观。

  “三年级时,在老师的安排下,我认识了这位阿姨。每年‘六一’,她都会来陪我,给我买书、买文具,还给我买衣服、鞋子。阿姨去我家时,还给我爷爷奶奶带了礼物!今年‘六一’,她说要带我去看电影!”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张明霞却一桩桩、一件件都记在了心上。

  现在,在城北小学,像张明霞这样的留守儿童有19名,这也就意味着,有19名“爱心妈妈”。

  王存瑷是六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十几年来,她当过不少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

  “有个学生叫齐光明,父母离异后,他爸爸外出打工,他又不愿意听爷爷奶奶的话,好几天都不来上学,我就天天去他家找他,软磨硬泡,总算劝来了。课上多关注他,课后找他谈心,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他,时间长了,他不但不逃课了,性格也变化不少。还有个学生叫丁辉,从小便没了妈妈,家境比较困难,有时候冬天来上课时,还穿着单衣,手上都是冻疮,我带他买了件新棉衣,他爷爷专门打电话到学校,跟我说声谢谢……”说起自己“爱心妈妈”的经历,王老师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在这些“爱心妈妈”看来,最好的回报不是一句感谢,而是让这些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

  “最近这几年,我们全县都特别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而留守儿童是其中最为特别的一个部分。除了针对他们的帮扶,我们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七彩少年评定’活动,每周每个班都安排了两节德育课程,我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莫延福笑着说。

  在采访结束时,张明霞告诉记者,将来,她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志愿者,去帮助一些与她一样,需要帮助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