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体育养老新模式已具雏形

18.01.2017  09:37
来源:西海都市报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正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命题,一些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可喜的是,随着我省全民健身事业的大力发展,一种养老新模式——体育养老已具雏形,开始逐渐发挥作用。

  体育运动让老年生活更具乐趣

  1月17日上午,吃过早饭,经过短暂的休息,家住省城城西区益健小区的王秀芝准时来到社区活动中心附近的花园,和老姐妹们一边寒暄,一边做着准备活动。一年多前,王秀芝所在的城西区贾小社区为了更好地促进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特别成立了一支广场操舞队,社区中不少喜爱体育运动的居民都参与到这个群体之中。

  谈及在社区中参与健身活动,王秀芝说:“在家门口参加体育运动,不仅非常方便,而且还丰富了我的日常生活。健康不得病,家人少受累,自己也少受罪。”自从练习广场操舞后,她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好转,而且心情也越来越好。

  除了舞蹈队,贾小社区还组建了锅庄舞队、腰鼓队,三支队伍共有一百八十多人,成员大多是退休老人,社区活动都有他们健康、活跃的身影。

  西宁市城西区贾小社区副主任崔玉荣说,社区每年都会举办趣味运动会,设置套圈、踩气球、拔河等项目,吸引了社区的很多老人参与。三八妇女节开展了“我运动、我健康”爬山活动,社区还在去年配置了一批健身器材,受到了老年朋友们的欢迎“通过开展一些运动强度不大、乐趣多的运动,不仅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更能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不仅使老年人锻炼了身体,丰富了社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改善了邻里之间的关系。”崔玉荣说。

  体育养老带来生理心理双重健康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 ,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

  面对众多的养老问题,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也提出了许多养老模式,如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以房养老、集中养老、招租托老等,以供面临养老困境的人们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养老行业是关系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体育养老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在满足老年人保障性养老的基础上,融入老年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疾病,而且也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在衰老过程中生理机能衰退与老年人缺乏体育运动而出现的机能水平下降密切相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强健体魄,延缓感知能力衰退和保持较高的智力水平,增强老年人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获得健康长寿。

  大量的研究早已证明体育运动是有效的情绪调节剂,能改善伴随衰老过程出现的许多情绪问题,如失落、伤心、内疚、孤独、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使人在运动后能保持良好的心境,拥有轻松、愉快的感觉。

  我省体育养老显成效

  2015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充分发挥体育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全面发展。

  《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已进人老龄化社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国家一项长期发展战略。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老年人体育工作是我国老龄事业和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加强对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指导与协调,大力发展老年人体育事业。

  贾小社区并非个例。近年来,我省的老年人体育工作通过不断加大健身设施、经费的投入,积极倡导健康、科学、文明、安全的老年人健身活动,实现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展示,使广大老年朋友们通过健身活动,走出了家门,融人了社会,健康了自己,快乐了大家,成为我省全民健身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跳锅庄舞、跳健身操、练太极拳……在省城各个广场上,处处可见开展健身运动的老年人。他们秉承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在健身中展示着自信,也展示着晚年生活的风采。去年,省体育局、省体育总会等部门先后举办了老年人羽毛球赛、象棋赛、门球赛、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健步走大联动等各类体育活动,得到数千计老年人的积极参与。通过体育运动,使广大老年人在宽心舒适的氛围中,丰富生活内容,提升身体素质,重新融人社会,实现真正的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