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嘱托:我省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22.08.2017  22:19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一幕幕,始终铭记在省环境保护厅干部职工的心中......

一年来,“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重大要求被全省参与环保事业的人们始终牢记,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推动下,省环境保护厅以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修复的扎实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牢记嘱托摸清家底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结合多媒体演示,听取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和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情况介绍,通过远程视频察看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昂赛澜沧江大峡谷、昆仑山玉珠峰南坡、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等点位实时监测情况,并分别同玛多县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杂多县昂赛澜沧江大峡谷两个监测点位的基层干部、生态管护员进行视频连线交流,听取他们保护生态情况汇报,并就做好管护工作做了互动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向当地各族干部群众表示问候,希望大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齐心协力管护好湖泊、草原、河流、野生动物等生态资源,生产生活都会越来越好。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省摸清生态环境家底方面已经初步取得成效。

近年来,以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为基础,我省加快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生态地面监测站网体系、生态综合数据资源中心等基础能力建设。为更好地推动三江源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实时监测展示重点区域和典型生态类型的生态环境状况及自然景观,在推动“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基础上,按照重点生态保护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及野生动物典型活动区域分布特点,启动青海“生态之窗”建设工作暨三江源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远程视频观测系统,建立了网络远程视频监测管理系统,近距离观览典型区域生态类型、自然景观、野生动物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远程实时高清视频观测和监控。

三江源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远程网络视频观测系统,可实现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的精确观测,系统智能化程度高、实时性强,运行可靠、技术先进。可对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典型区位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的远程网络视频观测,并通过数字化网络将视频监控数据实时传输至省环境保护厅。

截至目前,项目已建设完成了果洛州黄河源鄂陵湖、扎陵湖、玛多县野马岭等19个观测点位。省环保厅还对中科院和省林业厅已建观测系统进行了接入整合工作,青海湖三块石、海心山、互助北山林场等观测视频可在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时查看。

强势推进力促治污

一年来,省环境保护厅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战略定位,进一步深化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

目前,省环境保护厅正在按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开展工作。

持续发力,强势推进水环境保护——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我省工作方案,以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继续深化以湟水流域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印发实施《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2016-2020年)》,全力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项目储备库动态更新和入库项目争取工作,我省共有66个项目顺利进入中央水专项项目库中。督促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湟源等9处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工程即将建成运行,黑泉水库等8个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已进入工程验收阶段,湟水河干流黑嘴桥河段等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也已陆续开工建设。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谋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我省“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纳入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范围,目前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基础奖补资金20亿元已到位。

上半年,长江、黄河、澜沧江干流水质持续稳定达到Ⅱ类以上,湟水河出境民和桥断面水质为Ⅳ类、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

通过不懈努力,湟水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影响各断面水质目标的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因子年均浓度普遍下降。

突出重点,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完成两市六州政府2016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情况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省政府。制定印发了《青海省2017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明确了各市(州)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任务。省级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全力推进两市六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同时,逐月向各市(州)政府通报其所在地及已建成空气自动站的城镇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督促各地加快黄标车淘汰以及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煤烟尘、工业污染污染物治理。

参照2016年同期水平测算,今年1月至7月,全省8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城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0.79%,较去年同期上升5.1个百分点;PM2.5未达标地区平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下降17.5%。其中,西宁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2.1%,较去年同期增加4.2个百分点。

西宁市淘汰了一批污染环境、工艺落后的企业,海东市关停了交通沿线、环境敏感区和城市核心区的多家黏土砖厂、砂石厂。

为确保我省油品升级后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市场稳定供应,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加强与炼油企业的衔接,积极组织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油源,合理配置计划,目前全省加油站已全面供应符合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去年西宁、海东两市分别淘汰燃煤锅炉293蒸吨、64蒸吨,均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淘汰任务。

去年我省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75万辆,完成年度淘汰任务量的100%,其中淘汰黄标车10500辆,全面完成淘汰任务。现在,全省建成运行的废气自动监控设施达到51家企业195套,全部实现了与环保部门联网,数据传输有效率平均为94%,远超于国家75%的考核目标。通过实时在线监控,督促企业确保治理设施稳定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

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2.55亿元实施的50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注重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脱贫相结合,重点解决三江源农牧区和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农业区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问题。目前已有350个村庄环卫设备全部采购到位,年内可全部完成500个村庄的整治任务。到年底全省整治村庄和游牧民定居点已达2500个以上、全覆盖县达25个,三江源地区有14个县(市)实现全覆盖,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率先实现全覆盖。同时,按照“家园美化行动”部署,会同省交通、旅游、住建和公安等部门组成督查组,重点对国省道、铁路沿线环境整治情况开展综合督查和现场检查,下达补助资金6000万元,引导带动地方政府对环境“脏乱差”问题进行清查整治。

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今年争取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3.82亿元,其中重金属重点防控区示范资金3.35亿元,主要用于格尔木冶金工业园区和甘河工业园区重金属污染防治,因素法切块资金4814万元主要安排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重点区域污染场地调查和海北铬污染土治理、付家寨铬渣污染场应急处置、黄南藏族自治州原同仁县多哇乡金矿废渣污染土壤修复等6个项目。

按照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编制我省工作方案近期报省政府,同时启动了西宁市七一路延长段和原海北化工厂受污染场地的修复与治理,编制完成《青海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强化防控,确保土壤环境安全。按照国家和省政府要求,编制完成了《青海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了“十三五”我省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围绕“土十条”目标与任务,突出重点,结合实际成立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办公室,完成了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初稿的编制,组织开展了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工作。

党政同责督企督政

一年来,省环境保护厅积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多还旧账、不欠新账,严格环境监管执法,提升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持续开展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据统计,上半年全省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1546人次,检查各类企业及项目3916家(次),发现环境违法企业158家,对106家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处罚金额1853.51万元。责令停产企业22家、责令停止建设12家,按日连续处罚8家,查封扣押13家,移送司法机关5件,实施行政拘留5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2016年底至今年初,由4位副省级同志带队,对全省8个市(州)及8个生态环保任务较重的部门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环保督察,2月中旬又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督察。之后,省委、省政府印发了督察问题整改问题清单,并先后3次召开整改工作推进会议,专门派出4个工作组对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建立旬报告、半月通报制度,实行随机抽查机制,定期调度问题整改进展情况,积极推进环保督察问题的有效解决。

此外,省环保厅全力推进生态环保领域改革,认真履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办公室职责,建立了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协调机制工作,先行开展祁连山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完成了海北藏族自治州4县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基础调查工作。制定印发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同时,积极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省环境保护厅联合省编办在充分调研摸底的基础上,起草了《青海省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组织编制了《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并上报省政府。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如期展开,上半年,共有7家企业协议转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总成交金额85.4万元。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改革,目前已完成4家火电企业国家统一编码排污许可证的核发。

全省各级环保工作者正以饱满的状态、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当好生态环保卫士,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青海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由环境保护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