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打造青海经济新动能 ——我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系列报道之一

13.02.2017  15:32

   编者按:

  2016年,我省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成效突出。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通报,对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通报充分肯定了一年来我省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果。勾勒出过去一年我省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强化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把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向深入的美好图景。从今日起,本报将刊发系列报道,对我省过去一年里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敬请关注!

  长期以来,审批事项过多过滥、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间长;审批行为不规范、自由裁量权过大、办事不透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成为政府行政机关的一大诟病。

  如何进一步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如何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建设?

  抓住突破口,下好先手棋。面对这一系列难题,我省政府部门主动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一场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由此展开。

   给权力做“减法”,为企业松绑让市场发力

  2016年的9月26日,对于“青海通航大酒店有限公司”企业法定代表人张建蓉来说是个难以忘却的日子。

  这一天,她拿到了省工商部门颁发的全省首张“五证合一”营业执照;这一刻,经过五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在全省各州县工商部门同时正式运行;这一举措,标志着我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就此拉开帷幕。

  此后,办事群众从过去需要跑工商、质监、税务、人力社保、统计等5个部门,提交几十份材料,变成只需要在一个窗口、提交一份材料,两个工作日就可以领到营业执照,向各部门提交的资料从过去的35份减少到8份。

  “五证合一”,降低费用、节省时间,对于想要创业的人群来说,抢得了市场的先机。这意味着开办一家企业越来越便利,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创业大军,也将促进就业增加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五证合一”绝不是改革的终点。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强化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把转变政府职能推向深入,更加便利群众办事创业。

  自2013年以来,我省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8次集中清理,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到2015年年底减少行政审批三分之一以上”的目标任务。同时,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在全国较早开展了全面清理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工作。于2013年较早成立了省级行政服务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省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全面纳入中心服务窗口。

  积极做好承接,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11次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总数1186项,其中取消722项,下放140项。截至2016年底,国务院公布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在我省能够实施的已经全部承接到位。

  “对国务院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通过省政府令、网上公示等方式告知行政相对人,同时立即停止办理相应的审批程序,做到了该取消的坚决取消。”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推动着政府转变职能,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松绑”,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

   瘦身行政审批事项,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近日,西宁市民刘云急匆匆地走进西宁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只见她先到标有“劳动”字牌的服务台前,办理退休手续,然后转头向“计生”窗口打听孙子报户口的事。事情办得如此顺利,十多分钟全部办完。

  刘云说:“之前帮别人办退休手续,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来服务中心,十几分钟就办好了。”

  行政审批关系着政府和社会的运行效率,关系着老百姓生活、工作、办事的便捷程度。行政审批的减少调整、并行联合、下放、部分退出,是我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人民群众对审批之弊感受最深,对改什么、如何改最有发言权。由政府部门“端菜”到更多由人民群众“点菜”,是去年以来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的亮点之一。

  省级层面,2013年以来,取消279项,下放162项,调整132项,暂缓实施48项;2014年提前完成“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的改革任务,取消下放总数与2013年底省级保留731项行政审批事项相比精简幅度达60.3%;

  对投资项目、建设项目等重点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重点清理,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共取消下放58项行政审批事项;

  调整项目审批核准权限,连续两年修订发布青海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先后将34类企业投资项目由核准改为备案,截至2016年底,省级各部门保留行政审批200多项,在全国属于较少,西北最少省份。

  市县级层面认真承接落实好下放事项,同步开展集中清理,公布了本级政府行政审批事项汇总清单。市州政府平均保留100项,县级政府平均保留155项。西宁市由324项减至74项,成为西北省会城市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城市。

  同时,严控新增行政许可事项。2014年,我省在全国较早开展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现行的规章100件、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规范性文件222件、省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1810件全部清理完毕,取消了12项由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

   清理路障,让创新创业释放新活力

  “曾经在上大学时,和周边很多同学一样,为了让自己多一些求职成功的把握,会备考几门准入类职业资格证,总觉得多考的几本资格证就多了一种职业准入的“敲门砖”,但现在源于党和政府对创新创业的好政策,我一点也不用担心能不能考得上,我想只要有能力,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学毕业三年的马凯准备转行从事房地产经纪人,当他得知该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已经取消时,兴奋地说,如今,随着国家房地产经纪人、注册资产评估师、金融理财师、IC设计师职业资格等准入类职业资格证的取消,势必将会让很多职业不再设定“职业准入证”的硬性要求,如此看来,人人实现梦想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清理和取消职业资格许可认定,截至去年底,国务院决定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268项,我省对照落实先后颁布三个省政府令,取消或调整了95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目前我省实施267项,近期还有70项拟取消,今后调整为水平评价类的职业资格不再实行执业准入控制,不再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与从事相关职业强制挂钩。

  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主体的活力正喷涌而出。简政放权,为企业松绑,让市场发力,更多的企业轻装上阵,激发了创业活力。

  按照省政府“先照后证”改革意见,我省大幅精简工商登记前置审批,2014年4月编制完成并公布了《青海省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确认保留31项前置审批,比国务院保留的少3项。

  2016年4月,我省再次审核编制了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通过“前置改后置”促使监管重心由事前向事中事后转移,由“重审批轻监管”转化为“宽准入严监管”,有效提高了工商登记审批效率,降低了市场主体的准入门槛。

  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对省政府部门开展行政审批要求申请人委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机构开展作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的有偿服务进行全面清理。这些举措有效破除企业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使企业投资自主权得到明显提高。(孙海玲 省编办)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