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推动战略任务新征程—— 写在全省“两会”召开之际(四)

21.01.2015  11:57

  一

  是不是真金,只有历经火炼才能看出它的成色;是不是真知,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才会显出它的价值。

  也就在一年多前的2013年末,“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这4句24字,在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作为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确定了下来。

  一年多来,正是在这个战略任务的指引下,去年“两会”提出的打造“三个升级版”的发展之策在青海大地风生水起,大步推进。今年的“两会”如期而至,回望“24字”战略任务一年多来的成功实践,不禁感而慨之。

  仅仅一年多的实践,这个治青理政的战略,像一部马力强劲的引擎,推动青海大地勇往直前,动力十足,活力四射。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正如省委书记骆惠宁在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所说:“省委提出的‘24字’战略任务进一步深入人心,青海各项事业发展进一步打开局面,我们在续写中国梦青海篇章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新的业绩。”

  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24字”战略任务具体生动、成效卓著的实践,宣示了它的站位高远、科学有度,展示了它的巨大的催生活力和直指人心的感召力。

  

  坚持正确方向,我们矢志不移。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行动指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好拓展好。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艰巨繁重的任务,从容不迫、沉着应对,不断取得新成绩、实现新发展,始终把稳舵盘,绝不偏航。

  过去的一年,坚持正确方向着落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省委书记骆惠宁为“班长”的省委一班人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自始至终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带头学、带头讲、带头用,并指导和带动全省的学习;

  全省各地迅速行动、层层跟进、全面覆盖,各级党委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和要求,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确保学习贯彻务实有效,各单位出实招、动真格,不断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省内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讲团、大讲堂、文艺团体齐上阵、全覆盖,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推动讲话精神深入城乡基层,走进千家万户……上下齐努力,青海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上走在全国前列。

  学习使人进步,学习让人心明眼亮。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好拓展好,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必须把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青海精神高地、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坚持正确方向,我们就能坚定主心骨、筑牢压舱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就会心中有理想、胸中有信念,始终一以统之,一以贯之。

  

  全面深化改革,我们非做不可且必须做好的功课。

  我省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所有特征,地域广、底子薄、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惟有不失时机地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以改革红利不断弥补区位劣势,增大后发优势,逐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才能进一步激发新活力、增强新动力、创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我们一锤一锤敲,一颗一颗钉,步步为营,刀刀见工:

  《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青海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青海省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青海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按照省委确定的14个方面57条重要举措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一个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要突破,改革以破竹之势不断向纵深推进。

  改革带来了甜头,改革带来了盼头,全面深化改革带给青海各族儿女前所未有的期许和信心。

  改革无穷尽,改革没有完成时。“青海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坚持改革开放的思想不能落后,推进改革开放的步子不能落后。”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必须趟过的“深水区”,没有捷径可走,更没有后路可退,我们只有横下一条心,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才能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在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发展中赢得主动,才能创出一片新天地。

  

  奋力打造“三区”,我们通向幸福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

  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什么树上结什么果。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毫不夸张地说,“三区”建设几乎涵盖了青海所有的资源禀赋,梳理出了几乎所有适合青海发展的路径。对于青海来说,恐怕再也没有什么发展策略能像“三区”建设这样精准把脉、对症下药。

  一年多来,我们坚定不移发展循环经济,在体制创新、政策设计、项目建设和改善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动青海走出一条资源富集、生态脆弱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子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坚定不移建设生态文明,在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指导下,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培育绿色环保的新型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持续释放了绿色发展的红利;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创建工作在更高层次上的拓展和升华,产生了全省第一个国家命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大通县,创造了“班玛经验”,实施了青甘川边界地区7个县的“平安与振兴”工程……

  事实是最有力的评判。实践证明,“三区”建设是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明智之举,是符合青海省情的发展路径,是我们奔向“建设全面小康”目标的“三驾马车”,必须开足马力,齐头并进。

  “复盘”2014,“24字”战略任务就像“催化剂”,激活了青海的每一个角落,发生“聚变”,产生“共振”,处处涌动着激情,升腾着希望。

  

  伟大的构想,只有顺应时代、顺乎民心,建立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之上,才会在实践中迸发出点石成金、超越平凡的力量。

  为什么“24字”战略任务能焕发出如此大的正能量?能如此的深入人心?

  这是因为,它凝聚着决策者们在治青理政探索中的心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集大成者。

  这是因为,它上承中央精神,下接省情民意。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全面小康就是中央精神、全国大势。奋力打造“三区”,就是省情民意,无论从世界发展的趋势来看,还是从青海的比较优势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是青海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力抓手,是青海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是青海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亮丽的名片,也是后发赶超的最大潜力,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是青海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实现“两个共同”目标、确保长治久安的固本之举,顺应了全省各族群众的愿望。

  这是因为,它有着科学合理性以及内在逻辑性。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四位一体,辩证统一。方向是根本、改革是动力、“三区”建设是路径、全面小康是目标,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下,以全面深化改革助推“三区”建设,为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奠定成功的基础。

  

  冰封也罢,飞雪也罢,都无法阻挡春天来临的脚步。

  新的“两会”,新的热望。从历史充满变数的发展中,找到我们必须遵循的规律,从未来充满挑战的拷问中,坚定我们始终不渝的选择。

  新的一年,新常态下,任尔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 “24字”战略任务永远是我们行动的指引,讲好“中国梦”鸿篇巨制的“青海篇章”永远是我们孜孜不变的追求。(江源平 赵丕权)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