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麻什乡种植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05.08.2015  13:00

    近年来,地处黑河岸边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扎麻什乡结合实际调整种植业结构,以发展特色养殖业、劳务输出业、旅游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四大”产业为引领,为群众开辟致富新途径,使全乡种植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步伐。

  扎麻什乡结合地域环境特点,通过“五百”(进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事、解百家难、交百家友),“三问三解”(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等活动,立足新定位,梳理新思路,架构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坚持农牧互补,淘汰低产业原则,依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有机畜牧业协会、旅游协会等“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探索基地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路子,做大做强饲草料、青海云杉、青稞三大特色种植业,并坚持“小群体”与“大规模”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实现了奶牛、生猪、藏系羊、土鸡等一系列养殖,壮大特色种养业,增加群众收入。

  一组组数字篆刻着扎麻什乡种养殖结构调整的细微与变化。据了解,扎麻什乡河西生猪场目前的存栏数为300头,已出栏137头,实现纯收入7.5万元,养殖场负责人王存录表示,今年的生猪养殖目标将突破500头,以实现更大效益,带动更多群众增加收入。河东村投入9240元,种植蕨麻12亩,当年收蕨麻亩产100斤,收入42000元;次年收蕨麻亩产300斤,收入12.6万元。棉沙湾村在县林业局的帮助支持下,种植21亩枸杞,带动22人劳动力实现就业。地盘子村种植青海云杉602.6亩,今年6月已出售云杉树苗12亩,2.9万株,实现阶段性纯收入27.09万元,带动全村80余名剩余劳动力实现人均收入1000元……

  此外,养殖肉驴成本低,屠宰率高,出肉多,利润高,是农民养殖致富的好项目,农业部已将商品驴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列入2011年扶植发展项目。鸽子洞村村民马守信投入255200余元,从山东济宁引进44头德州黑驴,动员儿子儿媳投入劳力,进行家庭养殖,预计到年底可实现10多万元的收入。马守信说:“德州黑驴落户祁连,更新了我们的传统养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