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先手棋"打好"第一仗" 一季度精准脱贫工作综述

22.04.2016  13:16

  “十三五”开局之年,在全面开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第一个季度,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和“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信心和决心,开始了扶贫开发的新一轮实践。

  精准识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而这也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一仗”。

  去年年底,全省各地根据省委统一安排部署,加大工作力度,通过“五看法”,按照贫困村识别认定程序标准,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在全国率先按照低保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开展了新一轮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截至3月底,我省共识别出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16万户52万人,全面核准摸清了致贫因素,至此我省扶贫开发开始步入“大数据时代”。

  登录我省首家精准扶贫信息服务平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06万户、4.2万贫困人口的个人信息一目了然。随意选中其中一个贫困户,其贫困现状、致贫原因、扶贫工作进展和脱贫情况以及每一户应该实施哪一类扶贫政策等情况都清晰记录……找准贫困户后,干部驻村帮扶及时跟进,架设起精准扶贫的“管道”。去年10月份,省、州、县三级单位共计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7865名全部到位驻村。目前,基本上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驻村干部帮助贫困村找准脱贫致富路子,结对帮扶贫困户,落实各项重点扶贫工作。

  “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分类施策。”

  为给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扶贫和相关行业部门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性文件。目前,《“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十个行业扶贫专项方案》已全面启动实施。

  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是践行精准脱贫最好的路径。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投入扶贫项目形成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户;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对52万贫困人口开展医疗保障和救助脱贫行动;对52万贫困人口中不同学龄段在校学生和有技能需求的贫困人口加大教育扶贫力度;设置生态公益岗位,创新实施生态保护脱贫;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众实行低保兜底政策。

  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作干村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村。交通闭塞、自然灾害频发,原先村民仅依靠种植土豆、小麦等农作物靠天吃饭。

  如今,易地搬迁脱贫项目让该村找准了方向。4月8日,随着全省“十三五”易地搬迁脱贫动员大会的召开,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作干村全村127户和大河欠村13户贫困群众也迎来了“挪穷窝”的历史性机遇。预计今年年底,这两个贫困村的150户贫困群众将“搬”进新家园,开始走上脱贫致富新路子。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我们欣喜地看到,更多扶贫资源进村入户,更多“扶贫活水”瞄准穷根,更多老百姓享受到了如同“私人订制”般的政策保障。

  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后,全省各级各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及所属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村、党员干部结对认亲帮户的“双帮”工作。截至目前,全省14.5万名干部职工与15.92万户精准识别确定的贫困户建立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固定结对关系,让每一个贫困群众都有一个城里亲戚。

  同时,我省着力健全政策体系。编制实施“十三五”脱贫规划以及各级脱贫规划,作为全省脱贫攻坚战的作战图和路线图。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在省级层面编制完成“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十个行业扶贫专项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相对应的政策措施。强化精准识别机制、深化驻村帮扶机制、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贫困退出和成效评估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

  从产业帮扶、教育脱贫到社会救助、民政兜底,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扶贫措施为贫困对象找准了“穷根子”,开对了“药方子”,从输血到造血、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我省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走得愈加笃定。(孙海玲)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